庐山新集磷矿()
1957年4月,陕西省洛南地质队的一个测量队,在来自苏联克拉西的专家林尼科娃和工程师李震的带领下,发现了这个矿,并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编写了新集磷矿测量报告。
1957-1958期间,河南省地质局豫06地质队在新集街西北方向进行了前期勘探。1958 65438+2月提交报告,储量905万吨。经省储委评估,矿石品位较低,平均品位仅为10.62%。选矿试验结果表明,新集磷矿难选。所以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认为存款不能满足工业要求,所以把提交的储量全部列为表外储量。
1958,辛集磷矿在当地开采,但是失败了。1974-1978年再次开采,特别是1975-1978年,许昌地区在辛集设厂设矿,挖两个平行斜孔(相距25米),深度分别为60.40米和70米。然而,由于磷矿层厚度小,
1975以来,为满足许昌地区建厂需要,河南省地质局地质九队在原地质队豫06队初勘的基础上,对新集磷矿进行了补充勘探。同时,顺便对叠加在磷矿上的石膏矿床进行了初步调查。历时五年零三个月,1980年9月提交勘探报告。最终提交的储量为2266万吨,相当于871,000吨标准矿(按P2O5 = 30%计)。
新集磷矿是一个结构复杂的低品位胶磷矿。为了获得合理的选矿指标,解决磷矿的利用问题,在1957-1973采取了6个样品(其中一个是焙烧熟料矿),以查明焙烧矿的可磨性,找出经济合理的磷矿加工途径。样品送地质部矿产资源研究所、湖北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连云港化学矿山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进行实验(样品重量在500 kg以上)。然而,六个试验样品的选矿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新集磷矿中90%的磷酸盐包裹着应时、长石、海绿石等碎屑矿物颗粒,形成复杂的壳状细粒结构,使磷酸盐难以剥离。为了获得更好的回收率和更高的精矿品位,需要对磷矿石进行非常精细的处理(即95%以上的矿石颗粒通过200目筛),以获得更好的选矿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太贵,使用起来不方便。由于选矿效果不理想,给矿山开发利用带来困难。根据农科院做的磷矿粉肥效试验,本区磷矿粉含磷13.6%,有效磷的绝对百分比为4.81%,占磷含量的34.4%。同时磷矿粉中磷含量高,直接制取磷矿粉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下寒武统辛集组是豫西重要的含磷层位,辛集矿区周围有许多类似的磷矿床(点)。利用这种低品位砂质磷矿的关键是解决选矿问题。虽然目前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矿山也没有开采,但是一旦突破,将成为河南省磷矿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