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毒品吗?
在阿拉伯世界被视为圣物的迪亚加,在物产丰富的盛唐时期,似乎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它只是被当作治病救人的良药,仅此而已。从唐朝到明朝的600多年间,罂粟和鸦片的药理和功能越来越被历代名医所认识并逐渐普及。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封建帝国,来自四面八方,国力强大。人人都有太平盛世的观念,宫廷里弥漫着奢华放纵的气氛。正是在这种追求氛围下,鸦片成为贵族们热衷的“圣品”,连皇帝也不例外。从此,鸦片消费从贵族蔓延到民间,从宫廷蔓延到全国,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吃鸦片的阶层;
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确立了向中国倾销鸦片的政策,又由于鸦片吸食方式传入中国,吸毒现象更加普遍,吸毒人数增加到200万。中英关于鸦片和贸易的冲突最终导致了1840的鸦片战争。随着中国的失败,鸦片大量涌入中国,被称为“洋烟”的洋鸦片在19年的80年代达到高潮。
与此同时,在文人“分享洋烟之利”的口号下,罂粟种植和当地烟草产量急剧增加。20世纪初,在艰难的中国近代史上,又添了几笔辛酸的记录:罂粟种植最广,鸦片产量最大,吸毒人数最多。更为严重的是,鸦片、吸毒不仅仅是一般的社会问题,而是西方与中国外交的一个基本节点,也是清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深刻而全面地侵入社会肌体,影响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政令不一,中央和地方军阀放纵和鼓励罂粟种植,扩大地盘,毒害百姓,甚至各行各业都在衰落,土地贫瘠,人民贫困。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烟灾达6万吨,是其他国家鸦片产量的10倍,8000万人吸食各种毒品。
当时,药品成为市场流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毒品和黄金具有相同的价格,鸦片可以作为普遍等价物,烟熏土被称为“黑粮”。吸毒已成为全国16.8%人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超过50%的中国人不同程度地依赖毒品维持生计和生活;
各种烟草税成为中央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各种政治势力多年来一直在争夺罂粟种植、鸦片运输渠道和烟草税;在百年历史中,毒品的影响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人民生活等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毒品几乎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