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胆囊炎的方法(1)肝气郁结
主要症状:肝气郁结,胆腑郁结,导致疼痛。
主要症状:肝气郁结,胆腑郁结,导致疼痛。胆胃不和患者以胁痛、胃脘痛为主,伴有怒而叹气、恶心嗳气、舌苔薄白或黄、脉细或紧。疼痛以胃脘痛为主,伴有怒而叹气,恶心嗳气,舌苔薄白或黄,脉细或紧。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活血和胃。
处方:柴胡疏肝汤。药用柴胡、郁金、枳实、白芍、川芎、元胡、香附、当归、茯苓、丹参、姜黄、川楝子、陈皮等。
(2)肝胆湿热
主要症状:湿热蕴结于肝胆,郁化为火;烧伤体液会引起口苦、咽干、恶心、便秘、尿红。湿热郁结,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血瘀,所以患者以胁痛、舌红、苔黄腻、脉滑为由,拒绝按压。
治疗原则:清肝胆湿热,和中焦脾胃。
处方:大柴胡汤合薏苡仁汤。药用柴胡、黄芩、半夏、白芍、枳实、大黄、栀子、薏苡仁、茵陈、金钱草、鸡内金、瓜蒌、白术、竹茹、陈皮等。久治不愈的慢性胆囊炎患者,仍需解除胆热,增强胆汁排泄,帮助消化。
(3)脾肾两虚
主要症状: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长期以脾肾两虚为症状。另外,平时严禁进食,一年四季以素食为主。故症见面色晦暗,右胁部疼痛不止,喜温压,食少便溏,心悸头晕,乏力失眠,月经不调,舌淡苔白或少苔,脉细而弱等。
治疗原则:健脾补肾。
处方:沈凌白术散。药用党参、白芍、山茱萸、茯苓、白术、枸杞子、黄精、砂仁和酸枣仁。
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胁痛、肝胆气滞等范畴,可分为以下两种。
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胁痛、肝胆气滞等范畴,可分为以下两种。
(四)胆胃不和
症状包括胸肋胀满、发热频繁、恶心、口苦无光、大使不规律、右上腹隐痛,每次患者未能实现抱负时症状加重。舌淡白,苔红,脉细。
治法:疏肝利胆和胃。
可选:逍遥丸、加味逍遥丸、四逆散、保和丸、木香顺气丸等。
(五)肝胆气滞型
症状为右上腹间歇性钝痛或隐痛,放射至右腰背部,常伴有口苦、恶心、食欲不振,或进食后食欲不振。每次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舌淡,边红,苔薄,白或淡黄,脉弦。
治疗:疏肝利胆散结。
可选:消炎利胆片、舒肝止痛丸、肝晏丹片、利胆片等。
此外,合并结石的患者可服用单式统、利胆排石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