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的医生是从哪里来的?

坐医起源于张仲景。

张仲景学识渊博,品质优秀,孝顺父母,父亲曾在朝廷做官,有家世背景,所以被州县推荐为孝廉。张仲景在担任长沙太守期间,坚持在后院和寓所为病人诊治。无论穷人还是富人,他都热情接待,认真对待。

他医术高超,细致周到,人们纷纷前来求医。为了更方便快捷地为百姓看病,他干脆把“诊室”搬进了官厅,选择每月初一、十五开衙门坐诊、把脉。

张仲景开创了名医坐堂的先河,被传为千古佳话。后来,人们就把坐在中药店里给人治病的大夫叫做“坐医”。张仲景坐在教室里行医,见过各种病人,遇到过各种疑难杂症。

《伤寒论》的地位;

《伤寒论》是秦汉以来的医学理论名著,在医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中国医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典医学著作之一,也是中国临床治疗学的第一部力作。《伤寒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明显,成为后世每个行医者必读的重要医学书籍。

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清代医家张志聪说:“不知四书者不能为儒,不知全书(伤寒论)者不能为医。”之后,该书流传海外,也受到国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成为研究的重要书籍。据不完全统计,自晋代以来,整理、注释、研究《伤寒论》的中外学者有千余人。

从邻国日本康平年间(相当于中国宋朝)开始,研究《伤寒论》的学者就有近200人。此外,朝鲜、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推动。目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是我国医学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