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论文

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高,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我整理的一篇中药药学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中药制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

摘要:本文从课程的准确定位、多元化教学、补充中药制药新技术、综合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中药制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药制药技术;中医现代化;教学方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42.4文献识别码:A篇号:1674-9324(2014)22-0069-02。

我在90年代提出中药现代化,旨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综合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和手段,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中药产品。这不仅是提高中医药竞争力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中药现代化,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它不仅需要科研院所的努力,也需要中医药企业的积极参与。为了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竞争力,中药现代制药技术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中药现代制药技术涉及中药原料生产技术和中药制剂生产技术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本文讨论的中药制药技术主要是指中药原料的生产技术,涉及中药的预处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分离纯化技术、浓缩技术和干燥技术,也是决定现代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1,2]。中药现代制药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中药,涉及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药工程等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中药制药技术与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的相似之处在于采用了现代制药技术,但中药制药技术有自己显著的特点:以中药理论为基础,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要围绕中药理论进行,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成为植物药或天然药。因此,在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中,应在中药理论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提取纯化技术。

第一,准确定位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学生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在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项目中,应以专业技术为导向,突出本课程的应用性。本课程以中药、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程等课程为基础,突出其综合性和对未来中药生产的桥梁作用。中药制药技术的立足点是技术,其基本原理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第二,多样化教学

虽然目前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落后于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但仍有许多发展良好的中药制药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升级中药生产。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并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在保证中药特色的前提下,实现中药现代化生产。这就要求高校培养既懂中药理论,又掌握现代制药技术的专业人才,这对制药工程尤其是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应以教材为基础,但也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各种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国际植物药生产技术的相关信息,对提高中药制药技术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目前,由于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从教材中直观感受工艺流程。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选择一些直观的、讲解制作过程的视频讲义。在中药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的章节中,可以用flash演示加热、汽化、冷凝的过程,同时播放水蒸气蒸馏提取薰衣草精油的视频,比课本的示意图更直观、更吸引人。Www.youku.com等视频网站有动态展示制作过程的flash和视频资料,可以直观地展示工厂车间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实践教学。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之前,会有专业实习和实习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在车间直接了解中药的生产过程。同时,车间操作人员的现场操作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工艺流程和参数设置的理解。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基础训练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千万不要把实习或者实习简单化、形式化。实习开始前,老师要和车间的带教老师沟通好。在保证学生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学生要对生产过程有深入的了解,最好有机会自己操作。同时,利用学校的中试车间,让学生分组、分批完成实验任务,使每组(3 ~ 4名学生)独立完成中药的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压片或灌装胶囊。本课程的配套实验分为两部分:一是集中精力做实验,统一学习操作技能;有一次,我进了中药学或生药学方向的课题组,跟着研究生做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从提取、纯化、浓缩、干燥中选1 ~ 2个习题。这部分实验需要和各个课题组的负责人好好沟通。虽然实施起来有难度,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三,充分吸收最新技术

目前使用的教材更新了新技术新工艺,但仍有不足。但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一些中药企业加大了研发力度,更加积极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引进了一批高科技生产工艺。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补充企业已经采用或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或新手段。在这方面,膜分离(浓缩)技术是典型的。如部分中药企业采用无机陶瓷膜技术代替传统的醇沉技术,减少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乙醇用量,基本不截留中药有效成分,杂质去除彻底;该无机膜具有性能稳定、再生方便的特点。与纤维滤膜结合,不仅能延长滤膜的使用寿命,还能提高药品质量。但目前教材中对无机陶瓷膜的介绍及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较少。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补充讲座材料,让学生接触到代表中药制药技术发展方向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水提醇沉工艺相比,有机超滤膜具有得糖率高、工艺简单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生产工艺。以香菇多糖的制备为例,从超滤原理、多糖分子截留、多糖组成等方面介绍了有机膜超滤技术在中药多糖制备中的应用。同时利用flash动画模拟超滤过程,利用多糖的电镜测定,直观对比膜过滤与传统工艺的区别,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突出技术和工艺的专业课,不能作为理论课来教。在考察学生时,也要兼顾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考察环节要有一定比例的实验课,考察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对中药制药技术的了解。经过研究,作者设置了中药制药技术综合实验: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和滴丸的制备,涉及微波、超声波、传统煎煮等不同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工艺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比较了大孔吸附树脂柱法、膜分离法和醇沉法对总黄酮质量的影响。让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自己的流程设计能力。

中药现代制药技术是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在坚持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技术,特别是来自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提高中药生产水平十分重要。毕竟中药和药学领域的自主创新很少。开设中药制药工艺学实验课时,应兼顾中药、中药制剂等传统学科和生物学、材料学、流行科学等现代技术。既懂中药理论又掌握现代制药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生产现代中药的重要保证。因此,现代中药制药技术的教学应以课堂为基础,结合实践,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工艺设计能力的工程人才。

参考资料:

陈平。制药技术与中药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5。

[2]潘梅琳。加强中药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综合工程技能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95-96。

[3]李树清,李淑霞。制药工艺学课程特点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129-130。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分析。

摘要:如今,人们对中药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中药房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和专业设备出现在中药制药市场。但目前,高新技术在我国中药制药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高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中药制药的生产效率,而且有效保证了药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对中药制药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介绍了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以下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科技;中药药房;应用;分析

目前,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中药制药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就我国目前的高科技水平而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整体上还不成熟。中药药剂学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使得药品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证,严重影响了中药药剂学的生产效率,这无疑会对中药药剂学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着重探讨高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补充几种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1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1.1全浸泡工艺及设备

总的来说,我们对中药的了解只是肤浅的,并不了解中药的具体制药过程。但是在中药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制药工艺非常复杂和困难,这也导致了大部分中药的制药工艺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中药的浸润过程是中药整个制药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药学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浸润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以充分保证药品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将先进的高新技术和设备应用到中药的浸泡工艺中,从而简化复杂的制药工艺,有效降低制药的难度。此外,药学人员要对不同类型的药物分别对待,根据药物的性质采用适宜的制药工艺,并制定合理的渗透时间。

1.2动态提取技术

结合目前中药制药生产工艺的现状,仍然存在很多弊端,特别是在提取重要药物的过程中,制药人员仍然延续传统的、过时的提取方法,建设设备也十分落后,导致药物提取率低,不能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严重制约了中药制药领域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药的利用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呢?那么就有必要将动态呈现技术应用到中药制药的生产中,及时更新落后的设备,既能充分保证药物的呈现率,又能大大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使我国的中药制药领域真正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3仿生技术

仿生技术是针对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从生物药剂学角度模拟人体口服给药原理和药物经胃肠运动,将药物研究与分子药物研究相结合。中草药粉末在一定pH的酸性水溶液中提取,然后在一定pH的碱性水溶液中提取,并选择最佳PH值等辅助条件和工艺参数。主要是以生物学的相关概念为基础,从而对药物的特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并通过模拟人体环境的方法,对中药生产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而且在药物提纯的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利用仿生技术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在药物提取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药材的利用率。

1.4生物酶技术

和上面提到的仿生技术一样,生物酶技术是基于生物工程技术的酶工程技术来提取中药。生物酶是一种具有特殊催化性能的高效催化剂,大多数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用该技术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主要通过生物酶的作用溶解大部分植物中药的有效成分,同时可以通过酶转运的方式使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于细胞内部,发挥药效。另一方面,中药材在提取后仍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如大分子多糖、蛋白质、胶质等。这些物质会通过生物酶的催化作用而降解挥发。但在使用生物酶技术时,要注意中草药含有的物质范围很广,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质等。生物酶是专一的,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

2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1重要活性成分或药物比例之间的关系

一种中药的发现,其中有效成分和要使用的部位的确定和使用,使其成为确定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研究每种中草药植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种类和要用于医学研究的部位之间的量效关系,因为这种研究和各种理论的最终确定,为人类利用中药开辟了广泛的药物资源。目前国内对中药药性与味成分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哲学的辩证态度,对相关药物的量效关系还没有深入研究。因此,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理论和方剂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验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开发和研究。

2.2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

目前中药生产中经常出现农药超标、化学成分超标等质量问题。这些药物一旦投入市场,将极大地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虽然现代中药制药领域引入了更多的高科技和建筑设备。然而,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仍然是中药制药行业非常关注的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水平,促进中药制药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中药制药行业应高度重视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对农药超标、化学成分高的中药材进行分析和调查,充分保证用药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中药制药行业做出巨大贡献。

2.3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控制

为了提高中药制药行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有必要大力发展指纹图谱技术和其他相关控制技术。今后应采用更先进的高新技术,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质谱等。

3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新技术的出现对中药制药领域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中药制药的生产效率,而且充分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减少了繁琐的制药工序,打破了中药制药的传统生产方式,采用了更先进的制药技术,加大了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及时优化和更新制药设备。能够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严格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根据不同类型的药品采用适当的高科技,保证药品能够发挥优良的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高科技水平,促进中医药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

[1]傅廷明,赖清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开发与应用[J].硅谷,2011,8 (05): 22。

许,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4 (02): 45。

[3]王成栋,杨,.先进提取技术和设备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 2008 (11)

中药药学推荐论文:

1.中医毕业论文

2.生物制药技术示范论文

3.生物制药示范论文

4.中医本科论文

5.生物工程范文

6.有机化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