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和川贝母有什么区别?平川贝母怎么鉴别?
1,贝母和川贝母的区别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贝母的干燥鳞茎,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南部山区,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陕西、河北等省。这种药本来是通关用的,是当地的药。19世纪咸丰年间,东北地区有治疗肺热咳喘的“贝母梨”等民间验方。20世纪初,贝母等药材在吉林城内销售,在海关转卖,于是贝母开始进入海关药材市场,供应各地药用。其性苦而辛辣;性微寒,属肺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要用于肺热干咳,干咳少痰,阴虚咳嗽,咯痰带血,瘰疬,乳痈等症。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如川贝母、川贝母、甘肃贝母、川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根据性状不同分别称为“松壳”和“青壳”,后者称为“炉壳”。因为主要产于四川,所以一般称为川贝母,简称川贝母。它的质量很好,被视为正宗的药材。古代有人认为川贝以平底尖头为佳,所以有尖贝母之说。性凉味甘,入肺经、胃经,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之功效。
平贝因能散刺鼻气味,入肺,短期内被广泛使用。因此,常用于治疗肺病、痈等。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可用于制备复方贝母片、小儿牛黄清肺散等中成药,用量大。川贝母长期使用,性凉味甘,较川贝母润泽,多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干。近年来,从贝母的茎、叶、花、果中提取具有镇咳祛痰作用的生物碱,用于制作治疗气管炎的新药,效果良好,显示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可见原料、产地、功效、适应症都有区别,所用药物也因体质、疾病性质不同而不同。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区分贝母和川贝母。
如何正确选择贝母和川贝母?下面我们来看看贝母和贝母的鉴别方法。
2.贝母和川贝母的鉴别
贝母贝母
本品扁圆形,形似算盘珠,高0.5 ~ 1厘米,直径0.6 ~ 2厘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外层有两层鳞片,丰满,大小相近或较大,相互环抱,顶端略平或略凹,微裂。中心鳞片小,坚实易碎,富含粉末。平贝和川贝最大的区别是,平贝比较大,扁而不圆,往往颜色不白,味道苦涩。
川贝母
川贝母品种繁多,可分为松壳、青壳、炉壳三种规格,药性各不相同。
(1)松壳:椭圆形,颗粒大小均匀,直径一般小于1 cm。顶部略尖,封闭。底部是平的,可以直立放置。外层的两个鳞片大小相差很大,小鳞片包裹着心形的大鳞片,外面留着月牙形的部分,俗称“抱月”。外观纯白有光泽。质地硬脆,粉质足。
(2)贻贝:扁圆形,外层有两块大小相近的鳞片。上面是敞开的,里面有几个小鳞片。颗粒歪斜,不能直立放置。外观淡黄白色,质地疏松粉状。
(3)炉壳:多为棱形或圆锥形,颗粒较大,呈马牙状,故俗称“马牙口”。又脆又粉。这三种贝母微气,微苦。
3.食用川贝母和意大利贝母
川北:
1,梨(果)切片,川贝母要捣碎成粉,放入水中,然后倒入川贝母一起煮30-40分钟。梨和汤一起喝,最好加点冰糖或者蜂蜜(因为冰糖性凉,蜂蜜有润肺的作用)。
2.用一个红梨,把红梨的顶端去掉,把川贝放进去盖好,和白茅根30克,陈皮15克一起煮,梨炖的时候梨和川贝一起吃,药汁一起喝。
3、川贝母粉直接开水冲服。
4.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发作前将大贝母和西洋参粉碎成粉末装入胶囊即可预防。效果不错。
5、用苹果,把苹果的顶部去掉,然后把苹果的心挖出来,再加入川贝母和冰糖,放在水里煮,煮好后一起喝。
平北:
1,可与梨同炖,或打碎洗净,或泡酒或煎服。
2.研成粉末服用。
3、常与沙参、麦冬等合用。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与知母同用,以清肺燥、化痰止咳,如二木丸。
4、常与蒲公英、鱼腥草等合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