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该如何调理(2)
药物治疗:适当的凉茶可以阻止中间的疾病。湿热体质通常是过渡性体质,多见于年轻人。因为湿热体质的人,由于身体酸痛、感染、上火、炎症、排便不畅等原因,常吃清热解毒、燥湿泻下、抗感染等苦寒伤胃或寒凉利尿的药物。所以湿热体质在中老年人之后逐渐分化:有的人多吃利尿祛湿药后可能转为阴虚体质;而有的人慢慢伤了阳气,变成气虚、阳虚或者痰湿体质。老年时也有湿热体质,但不再是主要的。很少有人到了老年还以湿热体质为主。一般来说,消除湿热的药物不是很平和,不能长期服用。如茵陈、车前草、竹叶、滑石、冬凌草、紫草、木棉等,均为寒性。中成药有甘露消毒丹、菌泰口服液、清热祛湿颗粒、西黄草颗粒等。这些中成药不同于四君子汤、陈霞刘军丸、香砂养胃丸,不能长期服用。但一旦湿热已除,舌苔不黄,小便变清,大便通畅,炎症消失,应立即停药。没有上火的时候不要吃。是三分毒,这些药物毒性相当大。不能吃一些清热利湿的凉茶,这是岭南地区的陋习。四季养生:空调避湿热,秋季更滋润。湿热体质最怕夏天湿热,秋天干燥,因为这两个季节最容易小便,量少黄;大便干燥,体内湿热难以排出。所以夏天如果消化还是不错的话,可以多喝水或者多喝凉茶清热祛湿,特别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各种炎症。如果环境潮湿闷热,可以经常使用空调。秋季,尤其是初秋燥热的时候,多吃甜润多水的水果,多喝米粥,每天早上喝一小杯淡盐水或蜂蜜水,通便。春天多做肌肉和关节的拉伸运动,对肝胆有益。冬季不宜多补。经络调理:肝俞、舒威、阴陵泉、三阴交湿热体质养生的主要经络为膀胱经、胆经、脾经。主要穴位有肝俞、舒威、阴陵泉、三阴交(足太阴脾经)、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太冲(足厥阴肝经)。湿热明显时首选刮痧、拔罐、拔罐,可改善尿黄、烦躁、失眠、颈肩背部疲劳疼痛等症状。以上穴位不要用艾灸,可以用指压或毫针,用下法,需要针灸师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