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是怎么形成的?

结膜结石:是结膜脱落的上皮细胞、血管渗出的白细胞和泪液中少量钙盐聚合而成的固体结构。浅黄色,质地坚硬。平时眼睛不红不肿,但是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揉眼睛,有时候会疼。还有一种是“眼睑结石”,长在眼睛和面部的眼睑腺体,会使眼睑不舒服,发炎。

鼻石:以异物为核心形成。比如孩子玩耍时,将豆子、纸团等异物塞入鼻腔,或鼻腔分泌物中的痂、血板、磷酸钙、碳酸钙等逐渐沉淀在异物周围,久而久之,形成坚硬、粗糙的黄褐色鼻石,引起鼻塞、流鼻涕、鼻出血、偏头痛等症状。

牙结石: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人,口腔黏膜脱落的粘液、细菌、上皮细胞与食物残渣混合,可形成淡黄色牙结石。唾液中的矿物质如果不及时清除,可以沉积在上面,形成坚硬的结石。牙结石会导致牙周病、牙龈肿胀、出血和疼痛。

唾液腺结石:生长在人体的三对唾液腺(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内,又称“涎石”。这是因为唾液太稠,细菌侵入,引起炎症,导致唾液停滞,钙盐沉淀,聚集成结石。石头大小不一,大到鸡蛋,小到芝麻;它呈白色、淡黄色或棕黄色,形成时间越长,颜色越深。

喉结石:因咽喉发炎,吸入粉尘粘连,故称“喉结石”。常伴有咽痛、异物梗塞,有时可咳出结石。

肺泡内结石:患者的肺泡被细小的沙状结石覆盖,使肺部质地变硬,影响肺部的呼吸。稍有活动,就会喘气。与吸烟、吸入污染空气有关。

支气管结石:支气管结石是由支气管附近的肺组织慢性病变,钙盐逐渐沉积而形成的。这类结石会破坏支气管壁,落入管腔,所以有些患者可以咳出来。

胃石:胃柿石较为常见。食用大量柿子,柿子中的鞣酸和果胶可与胃酸凝结形成胶状团块,并与食物残渣一起形成更大的团块,从而形成胃石。

胆结石:胆固醇或胆色素和钙盐沉淀,同时遇到一些核心物质(如炎性渗出物、死蛔虫或胆道内虫卵)形成结石。它可以发生在肠道或胆囊。

胰腺结石:是隐藏在胰管内的一种结石。石头大小不一,可以比黄豆大,呈灰白色。这种结石多见于中年男性,常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

阑尾结石:阑尾内的排卵块或蛔虫残渣与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肠液中的钙盐聚合沉积,可形成阑尾结石,质地、大小、形状不一。发病时开始上腹部疼痛,几小时后转移到下腹部。

乳石:在哺乳期女性,如果乳腺导管堵塞,乳汁停滞,乳腺腺泡形成囊肿,如不及时治疗,囊肿内的液体被吸收,乳汁中的钙盐逐渐形成乳石。

粪便结石:由粪便形成的固体结构。如果藏在阑尾腔内,可以堵塞,导致感染和急性阑尾炎。

尿路结石:患者患有前列腺肥大、尿路梗阻等疾病时,排尿不畅,尿液中的尿酸盐、草酸盐等晶体沉积形成结石。它可以发生在泌尿系统的任何地方,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可引起血尿或绞痛。

如果尿道结石较小,建议多喝水,多运动,同时服用一些排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