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冒期间不能吃阿胶糕?
有人说,大部分人感冒时都有咽痛发热的症状,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发热症状,而滋补中药多为温性中药,如熟地黄、淫羊藿、阿胶等。如果感冒有发热症状就用温热的中药,岂不是火上浇油,越来越热?所以得出结论,感冒时不宜用滋补中药。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因为这个意思的准确表达应该是“感冒热时不宜用温热中药”,而不是“感冒期间不宜用滋补中药”。
那么,更准确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医理论强调阴阳辨证法。除了寒热辨证和虚实辨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辨证方法,就是表里辨证。你什么意思?有些疾病可以归为表证(也叫外感证),如风寒、风热感冒,有些疾病可以归为里证(也叫内伤),如脏腑气虚证。对于归类为表证的疾病,基本治疗方法是治疗表证,如疏风散寒解表;对于被归类为里证的疾病,基本方法是治疗里证,如益气、养血、填精。对于一般疾病的治疗,区分表证和里证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内伤外感,颇为混乱,若受虐待,必死无疑。详细区分它们是极其必要的”(医学起源论)。
在外感内伤的治疗上,中医强调“内伤重于外伤,滋补为先。”如果有很多外在症状,外在的感觉比内在的伤害更重要,化解是迫切的。”“客邪初至,病情甚重。如果你想弥补,你将不得不闭门造车。“你这是什么意思?表证、里证的治疗需要先行,如果在外感病初起、外感病刚盛的时候采用补益的治疗方法,就会导致不应消除的外感病。所以外感和内伤的治疗需要有先后顺序,不能同时使用。这就是感冒期间不宜服用阿胶等滋补中药的原因。从病情和药性来看,解表药以祛邪为主,药性向外散邪;但进补药物主要是增强机体抵抗力,反之亦然。普通感冒有“寒盖火”的问题,进补会加重内热,不利于感冒的恢复。
常用的滋补药物有人参、阿胶、山茱萸、当归、黄芪、肉苁蓉等。人感冒了,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即使服用,滋补效果也不明显,还增加了肠胃负担。
不光是感冒的时候,就算没感冒,吃这些补药之前也一定要看看自己的舌苔。如果你的舌苔油腻厚腻,食欲不佳,说明你体内有湿。吃补药前要祛湿,否则会有“闭门不出”的效果。滋补品会把体内的脏东西补上,食欲变差,导致人们经常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