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指导?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肿瘤康复的基石?
癌症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上的创伤和社会、精神上的痛苦,比如恐惧、愤怒、抑郁等等。此外,社会角色也会发生变化。很多患者因为生病不能工作,不能带孩子,不能做家务,也会让患者情绪低落。所以癌症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脑、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心理学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脑的活动。大脑是人体的总部。作为指挥官,它能分泌很多激素和细胞因子,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为了维持我们体内稳定有序的环境,如血压、血糖、胃肠道的消化、肾脏的排泄等。如果内分泌系统受到影响,全身就会处于混乱状态,疾病就很容易找上我们。当免疫系统受到影响时,人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免疫系统相当于我们体内的警察。当细菌和病毒到来时,免疫系统负责消灭它们。当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免疫力下降,警察就抓不住坏人了,坏人就会猖狂得病。因此,心理康复在肿瘤康复中非常重要。
患癌症后可能会出现哪些精神和心理上的困扰?
癌症是一个压力事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所以可能会有一系列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困扰。常见的心理症状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癌症诊断和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及家庭和经济压力,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焦虑、抑郁和失眠,导致心理痛苦水平的增加。疼痛和食欲不振是焦虑和抑郁的重要促进因素。放化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常加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焦虑的主要表现有:坐立不安、烦躁不安、心慌、头晕、担忧过度、难以入睡等。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感觉疲倦、不愿与人见面、注意力不集中、有自杀念头、早醒等。失眠的主要表现有:入睡困难、觉醒频繁、睡眠浅、觉醒早、睡眠少于6小时。如果出现以上精神症状,需要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如果有精神心理上的困扰,该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快速帮助患者控制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常用的药物有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精神类药物,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此外,心理和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应对能力,缓解焦虑、抑郁和失眠,包括心理治疗、音乐治疗、冥想和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
如何更好的应对疾病?
1.选择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避免逃避的应对策略。积极的应对策略包括:
1倡议:多照顾自己,多做计划,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主动表达:主动与他人交谈以获取信息或为其他患者提供帮助;
3主动信任:在情感、生活或治疗上信任他人,寻求他人帮助;
4主动认知:努力了解疾病,寻找病因,思考积极变化;
5分散注意力:出去参加社交活动或者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2.寻找身边的支持:包括自己、家人朋友、同事或同学、精神支持等。
3.以积极的方式思考,寻找疾病给你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
4.调整人生目标,适应新的角色和生活。
听到类似“某个肿瘤还有几个月能活半年”的说法,有些人一听到癌症这个词就崩溃了,更别提那句话了。有些患者连短短的“一句话”都度过不了,但也有不少患者在医生的配合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面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我给你一些建议:
估计寿命并不是指实际寿命,实际上是对相对疑难疾病患者寿命的估计,不应作为患者的“判断”。所谓癌症晚期患者,不能一概而论。预期寿命并不意味着生命一定会在那个时候终结,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当你知道疾病可能难以治愈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把分配的事情交给家人、同事、朋友,这样才能轻松战胜疾病。放下包袱,轻松上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认命”,一直活在恐惧中,也不要认为“日子不多了”。凡事亲力亲为,凡事怀疑。这种紧张和焦虑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会让家人担心。
很多患者和家属关注肿瘤治疗。其实“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保证患者治疗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对患者和家属最好的事情。无论患者处于什么阶段,如果你尽力做好这些事情,你可能会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甚至创造奇迹。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关于良好的心态,患者会说:“我自己都病在自己身上了,怎么能有好心情呢?”他们会抱怨没有好的缘分,没有好的医生。如果你怀疑自己是不是诊断错了,一定要千里迢迢去找名医。你必须找到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和医生,用最好的药。事实上,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医疗技术已经不再是独家寡头垄断的时代。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尽快冷静下来,找一家自己信任的、有专业技能的、方便家人照顾的医院,接受合理的治疗。
癌症治疗,从心开始,患者要自我调整,配合医生抗癌。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特殊情况下往往是非理性的。很多意志坚强理智的人,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或者复发,就会陷入困境。谁也不需要嘲笑谁,这是人之常情。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放下。这时候救癌先救心,心理支持胜过一切!
对于所有癌症患者,我们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改变认知。为什么癌症患者会出现急性心理危机?冠心病和腔隙性脑梗死为什么不一样危险?因为此时他突然处于认知混乱期,发现自己被抛到了死亡的边缘。潜意识深处,他出现了这个固定的思维程序:我得了癌症,癌症一定会死;所以,我很危险,肯定活不长了,死前还会很痛苦。这个自动联想思维程序是错误的。但是你很难简单的说服他,因为他此时处于自动联想思维的非理性状态!我们做什么呢一个真实的案例可以提供启示:一个乳腺癌患者,母亲因为乳腺癌晚期全身转移,在挣扎数年后去世。她从一所著名大学毕业后开始自己创业,并已取得初步成功。但是,她好胜,没耐心,努力,不屈。她是易患乳腺癌的性格类型,有家族史,但她不在乎。十年后,她出国发展,很快听说自己真的得了乳腺癌。几年前,她回国用中医疗养,讲述了她终生难忘的求医过程:在加拿大初诊的医生亲切而轻松地对她说:夫人,恭喜你。她想知道?我得了癌症。你怎么能祝贺我呢?对方笑着继续说:你得的这个癌症是后果最好的一个,恭喜你!事实上,她患有最常见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有淋巴转移。最好的后果是什么!在我国,医生通常会说:这种癌症容易转移复发,你怎么不早点来看!这是一种告知技巧,体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本质上是认知疗法——首先通过改变认知,在不经意间破解了她的恐惧,让她重新有了安全感。
事实上,国际肿瘤学界对癌症的认识正在加深,不时有“重新定义癌症”的呼声。最近国内资深病理学家韩启德教授撰文指出,癌症有三种:第一种发展非常快,即使立即治疗也很难逆转;第二种进展较慢,出现症状还有很长时间,还处于病理早期。通过治疗,可以减缓或中断其病理过程。第三种属于停滞型,发展很慢。患者生命结束时,不会出现症状或死亡,有的甚至会自动消失。只是不同的癌症含有某一种类型的概率不同而已。所以,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来说,让他们知道“癌症需要重新定义”的新趋势,并不总是像你想象的那么有帮助。
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安全感缺失非常明显,情绪极不稳定。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引起波动,房子一直漏雨。这个时候,他经常会得到负面消息。我们做什么呢这时候医生要善于捕捉征兆,及时给予激励或者让他们奖励自己。这是重建他安全感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讨论过癌症患者的心理危机和一般危机的区别:一般危机会随着经历的远去而逐渐被遗忘,慢慢的。
慢点。除非你再次陷入同样的境地,把他叫醒。不接触现场,情绪压力一般不会再现。癌症不一样。危机是由内生因素引起的。他们的情绪障碍会随时随地被唤起,甚至很多病人会平静下来。他们一个人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我得了癌症”“我马上就要死了”,所以分辨很慢,病因甚至是终身的。
存在。第一种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恢复的很好的患者,隔三差五就要找你聊聊,听听你对他刻字状态的评价。他们不在乎开不开药,只是为了一种安全感或者平复一些心情。我称之为“加油站原则”。事实上,潜意识患者的积极心理康复。
动能和消极的癌症情结总是在对抗,积极的往往会逐渐减弱;有时是消极的,但在春风中,他们又一次高大起来。加油站的原则要求我们定期回访。如果病人有这个需求,我们应该给他一些支持,哪怕是一个微笑,一次把脉,一次握手。总之,你很好!都是强大的心理支撑。
病人刚刚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此时,他的安全感缺失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极度恐惧和头脑混乱。四五个月后,经过第一阶段的治疗,他可能会坐立不安,情绪不时不稳定;三五年后临床基本痊愈,可能偶尔会想到癌症,经常害怕复发转移(说三五年是复发高危期是没有依据的)。此外,临床康复后,很多患者回归社会存在障碍。
对于这些患者,我们逐渐对患者进行支持,刚开始主要是改变认知,给予积极支持;逐渐过渡到稳定情绪,消除负面情结;等他稳定到一定程度,分析他缺什么或者需要什么,给他渐进式的支持。一旦病情稳定,就要改变这些切口,消除隐患,实现长治久安。另外,随着肿瘤的发展,处于难以愈合的僵持状态,或者有复发。此时已经进入持续的慢性心理危机状态,不能用之前的了。如调整预期目标,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接受现实给予的一切(包括很可能面临的死亡,包括临终关怀等。)都是选项,也是一种级数。其实所有的患者(包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生命意义,改变根本人生观的普遍普及问题。
如何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指导?
心理咨询有效的关键是让来访者明白,你害怕的那些东西真的很可怕。如果来访者想明白那些东西并不可怕,辅导效果肯定会相当好。精神病基本上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协商的结果是让他不怕绳子,不怕蛇。
癌症患者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尤其是相对年轻的人,会更加珍惜生命。人们对肿瘤普遍有一种认识,就是认为肿瘤基本上被判了死刑。如果是这种认识水平,心理咨询的效果不会好,因为在他的大脑里,肿瘤是很可怕的。
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取决于对肿瘤的了解,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肿瘤细胞的扩散,让患者看到希望,这样会诊才能有效。很多人都有疑问,那么多有钱有势的人肿瘤都没好,更别说普通人了,但是我们熟悉的癌症患者,比如李开复,凌志军,都没有死,反而活得很健康。这说明很多病不是不可解的,关键是怎么解释,怎么处理。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心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对其指导的建议如下:
1.家庭是社会系统的最基本单位。引导患者与家人分享患病感受,与家人共同面对肿瘤,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我相信他们能够和家人一起度过难关。
2.可以和患者互动,互相鼓励,记录自己平时活动的内容,和患者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和心得。建立对自己的信心。
3.我们可以把治疗的过程看作是我们人生历程转折的契机,采取积极的态度,坚定“癌症不等于死亡”和“癌症是可以治愈的”的信念,把信念注入到实现自身康复的愿望中,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可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问题按重要程度排序,从最重要的问题开始,直到所有问题都解决,以此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尝试一个爱好,把注意力放在其他能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上。
6.把你的感受告诉医生护士,把你的感受和困惑倾诉给他们,他们会得到你的帮助和引导。
7.换个角度看人生,看自己,看疾病。换个角度,从家人的角度来说,感到焦虑、愤怒、绝望、沮丧、害怕是很正常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医护人员的有效支持,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8.生病不是个人危机,它关系到你周围的人。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信任的亲友,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9.住院患者应保持生活规律,出院后保持情绪稳定;经常和家人朋友倾诉,及时发泄不良情绪。
6月29日下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超声科主任景祥被接诊的患者砍伤,颈静脉破裂。目前输血8000ml左右(相当于两次全身输血),血压暂时稳定。据悉,凶手于2009年被确诊为肝癌,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景祥主任得以存活。疑似癌症复发心态扭曲报复社会。
对比国内的医疗剧和国外的医疗剧,你会发现,当一个病人被确诊为肿瘤时,国内和国外的剧情设计是完全不同的:
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有很大帮助。除了饮食和用药,患者还要注意情绪的把握。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心情愉悦放松,避免长期过度紧张和不良刺激。加强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也是防范和防止肿瘤术后复发的有效途径。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生病。这时候一定要注意情绪的平衡和调整。要有奋斗必胜的决心,树立坚强的信念。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每个患者应该持有的态度和观念。
当然,除了心理和情绪上的注意,平时也可以服用第三代灵芝孢子粉,在提高免疫力的基础上,也可以加快患者身体的恢复,降低患病的可能性。心理调节和孢子粉对任何疾病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