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的基本特征及预防
老年病的基本特征及预防
蔡京民
老年病是人体进入衰老期时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形态变化。以及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引起的适应性降低。在病理因素的作用下,产生* * *特征的老年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力衰竭、骨质增生、结核病和肿瘤。虽然这些老年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即:阴阳生理功能下降;痰瘀病理变化;虚实夹杂的非典型症状。
了解老年病的这些特点,便于勾勒轮廓,抓住主要矛盾,早期预防,有效治疗;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老年病的基本特征。
(一)阴阳生理功能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和衰老,每10年有一些明显的变化。比如《黄帝内经》说:“50岁时,肝气开始衰退...眼神不明;六十岁时,我的心脏开始衰退...我的血液是懒惰的,所以我很容易躺下。七十岁,脾气暴躁,皮肤干燥;八十岁,肺气衰,气消,所以好字而误;九十岁,肾气焦枯,五脏经络空虚;等你100岁的时候,你就结束你的生命。”可见,人的衰老和死亡都与“气”密切相关。如前所述,五脏之气是生命物质(阴)和生命活动(阳)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转化;所以“气”具有阴阳双重属性。平时,阳为阴之源,阴为平阳之秘,灵为治。当其异常时,阳过则阴病,阴过则阳病;“阴阳相分,精绝。”人到了“更年期”(女性50岁,男性60岁左右),就会出现阴阳生理失衡,或偏阴虚或偏阳虚,总的趋势是阴阳两虚。临床表现为:头晕、健忘、失眠、面色发白、牙抖、关节不好、性功能障碍等。虽未形成老年病,但已处于阴阳衰退的“亚健康状态”。据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神经、内分泌、微量元素、免疫、细胞遗传学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等生理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特别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明显下降(男性睾酮与雌二醇的比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分泌失衡)。与中医“肾气虚,脑髓不足”的衰老变化不谋而合。所谓“肾气”和“脑髓”是袁茵和元阳的所在,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生命活动的根本。因此,阴阳生理功能下降是老年病的体质因素和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在早期有效地调节和补充人体阴阳(特别是袁茵和元阳),是延缓衰老和预防老年病发生的关键。
(2)痰瘀病理变化
痰是体内水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同时,痰作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引起病变。已证明“痰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表现为:血液粘稠度、粘度、聚集性、凝血性增高;血流动力学异常,如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循环压、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以及肺功能下降。这些病理变化与“血瘀”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相一致。所以符合中医“津液和血同源,痰瘀相关”的理论。临床上,由痰瘀引起的老年病非常常见。如:痰瘀互结于上焦所致的咳喘、咽喉闭阻、头晕、中风、胸痹、痰饮等症;中焦引起的脘腹胀满、胁痛肿胀;关节肿痛、麻木、皮下结节等体表症状。;精神系统表现为癫狂、癫狂、癫痫。上述老年病痰瘀互结的发病机制、病理和症状与老年人的阴阳生理功能衰退密切相关;特别是五脏阴阳失调,导致气血水湿津液循环代谢紊乱,凝血变为痰瘀,相互发展,相互束缚。老年病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3)虚实夹杂的不典型症状
由于老年病、阴阳生理功能衰退和痰瘀病理变化,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每次“真邪相击”,就发生更多的脏损。比如“中风”证:其病机无非是气血阴阳失调。在这种体质的基础上,风、火、痰、瘀、邪实等致病变化内生,使气血在脑中紊乱,累及肝、心、脾、肺、肾等多脏器。临床上可出现痰浊、血瘀、脏实证、风火、气虚、阴虚、闭塞、阳衰等症状。再如“胸痹”:每次都有胸阳不足、心脉瘀阻的生理病理特征,痰瘀互结,瘀血阻滞心脉。与心肺肝肾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两虚密切相关。临床上表现为实质虚标实,多器官衰竭。精亏表现为心气不足、心阴虚、心肾阳虚、心肾阴虚、气阴两虚等。实证表现为:气滞、血瘀、寒凝、痰浊、风火等。
另一方面,老年病的症状大多不典型。比如感染严重的老年人,一般看不到高热、寒战、血象升高等全身中毒症状;休克常常突然发生。再比如:老年人急腹症,一般没有发热、疼痛、腹胀、饱胀、腹肌紧张等典型症状。等检查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化脓坏死。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往往有几种疾病,且疾病与癫痫发作相结合;表现为复杂的症状,如老年性便秘,占老年患者的60%以上。如果不及时预防,每次肠道坚挺,胃气就会上下,甚至毒热蒙蔽神志,产生谵妄和阴阳分离的危险。综上所述,阴阳生理衰退,痰瘀病理,虚实症状是老年病的基本特征。它们互为因果,密切相关。
二、老年病的防治措施
(一)调节阴阳,延缓衰老
补益阴阳,就是调节阴阳的盛衰,滋养阴阳之虚,使之平衡如常,从而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补的方法不外乎饮食、起居、药物治疗。从预防的角度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日常生活要谨慎,滋养阴阳元气。《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论述;强调人与自然的对应,顺应自然规律。春夏之交,阳生,万物皆旧。你应该晚上躺着早起过你的生活。不要贪凉喝凉,会损伤阳气,也不要汗出阳气,消耗阴气。让一个年轻人活下去,才是长久的生命力。秋冬之时,阳气潜伏,万物皆藏。要早睡晚起,御寒保暖,固神护阴,以适应阴平阳的隐秘生理状态。
2.克制情欲,保护阴阳之根。情欲,即世俗的欲望;节日里精神饱满,气血通畅,阴阳平密,五脏祥和;纵向衰竭,气血失调,阴阳失调,五脏受损。老年人已经是阴阳两衰,清心寡欲,调节心情,惜精凝神,调理气血,使五脏平和,阴阳相依,尤为适宜。
3.适当的饮食和阴阳源的培养。即适时、适量、适宜、多样,以免伤脾胃、营养不良。这样气血来源充足,五脏阴阳调和。老年人脾胃虚弱,特别容易受伤;饮食药饵要时刻照顾胃气;哪里有胃气,哪里就有活力。众所周知,饮食中有许多至关重要的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是气血津液之源,由袁茵和元阳滋养。所以,饮食调理很重要。
4.活筋骨,通阴阳之道。筋骨、血管、五脏、阴阳,动态有序。老年人患有气虚和停滞,血瘀和痰凝,并经常被发现有不利的关节,抽筋或瘫痪。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新陈代谢,改善脏腑功能,保持阴阳动态平衡。
(二)抓住病机,痰瘀同治。
老年病,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引起的,在发病机理上都必然有痰瘀之分。这也是老年病的基本特征决定的。据报道,51.78%的健康人有血瘀症状,且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可见老年病血瘀、痰凝、痰瘀的病理变化相当普遍。因此,在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立法等方面应注意痰瘀同治的原则。如果痰是血瘀引起的,重点是祛痰。目前,运用痰瘀同治法治疗老年疑难杂症和危重病有了新的突破。如长春医学院采用“化瘀化痰,清热醒脑”的方法治疗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疗效确切,降低了死亡率,明显优于常规西医内科疗法。充分证明抓住痰瘀主要矛盾,立法用药,在老年病防治中具有科学实用价值。
(三)治本,虚实兼顾。
老年病的根源是阴阳两虚、痰瘀互结、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辩证立法应在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原则下,注重调节阴阳、化痰祛瘀。如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门诊研制的“脑外康”丸,治疗脑萎缩1380余例,疗效达85%以上。CT检查证实病变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方中以菖蒲等药清痰醒脑,以何首乌等药补髓益精养肾阴,以巴戟天等药温肾助阳,以丹参、三七化瘀通络,以龟板、鹿角胶等血肉之品补肾生气血。诸药合用,能平定阴阳,化痰祛瘀,调理气血,使髓海充盈,神志清醒。因此,临床效果显著。
总之,通过以上论证,充分说明老年病的基本特征是:阴阳生理功能下降,痰瘀病理改变,虚实症状不典型。把握这些特点,有利于老年病的临床诊断,有利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有利于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提高老年病的防治水平,开发有效的新疗法,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注”本文获1997年北京国际老年医学会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金奖)。同年6月在《中国中医杂志》发表;收入《世界名医成就研究》,并获得“国际名医成就贡献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