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中药材的对策有哪些?

1.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要从国家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高度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介绍绿色中药材的概念、意义、特点和相关知识。经销商还可以利用广告效应促进绿色中药材的营销,从而增加绿色中药材生产和发展的活力。

2.加强管理,加大投入

目前,我国绿色中药材的开发建设总体上还比较少。发展绿色中药材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科研、食品加工、环保、金融、商业、进出口等诸多环节,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在加强科学研究、技术指导和统一规划的同时,积极争取多渠道的财政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支持绿色中药材基地和销售服务体系建设,为绿色中药材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惠政策,逐步促进绿色中药材规模化效益的形成。

3.在生态农业实施区优先发展基地。

绿色中药材的开发应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原则,将绿色中药材与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优先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生态农业实施区等污染较少的地区发展,逐步扩大面积和品种,增加产量。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避免盲目发展。

4.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多施有机肥,结合微生物肥料,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是生产绿色中药材的关键措施。有机肥是生产绿色中药材的主要肥源,因为它主要由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天然物质组成,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对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有良好的影响。要继承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提倡多施有机肥,选育优良抗病品种,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开发高效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维护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优良绿色中药材生产提供保障。

5.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确保中药材质量。

绿色中药材的生产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污染,必须严格控制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对周边地区、空气和土壤的污染。特别是要控制污染重的小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从管理体制、行政法规、治理技术、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建立绿色中药材基地前,需要进行生态环境背景调查和评价,确定大气、水质、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的各种污染项目。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动态监测有害物质,确保绿色中药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