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第十三章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如下:

子曰:君子教之以孝,不在家而越来越普遍。教孝,所以敬天下之父。教为友,故敬天下为兄之人。教我做大臣,所以我尊重天下为王的人。《诗》说:‘君子为民之父母。’如果不是终极之德,又怎么可能对人民百依百顺呢?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教孝,不是挨家挨户的进行,也不是天天面对面的教。君子教孝,让天下每一个为人父的人都能得到尊重。教人做兄弟的方法,就是让世界上每一个做兄弟的人都受到尊重。

教人以臣之道,使天下之君尊。《诗经·雅量》中说:‘君子与民和,为民之父母。’没有至高无上的德行,怎么能让天下人服从,怎么能这么伟大!

阅读:

孔子专门为曾子解释:君子从政,教人孝顺,不要亲自去别人家,也不要天天见面。这里有一个基本的真理。比如以孝教民,让天下儿女都知道如何做父亲,那就相当于尊重天下为人父的人。

要教导人民,使天下兄弟懂得如何做兄弟,就相当于尊重天下为兄弟的人民。以下属的原则来教人,就等于尊重了在世界上做长官的人。

孔子引用了《诗经》雅篇的这两句话:君君。他的态度往往平和快乐,德行往往平易近人,以至于像人民的父母。孔子引用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崇高的大德,怎么能顺其自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