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片仔癀制药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发生宫廷政变,太医对朝政不满,档案在明朝动乱中丢失。所以明清太医秘方不详,但从片仔癀的药方可以考证,古籍最早出现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时间是1556年,记载三七产于南方深山,既稀有又昂贵。用三七入宫入药,再配置成方。作为传世之宝,成名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可以判断片仔癀的成功学日期应该不晚于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或1644年)。这位剪发出家的医生原籍闽南,后在普善岩寺祖祖辈辈教导弟子。民国时期,漳州市区的一些茶馆开始制作片仔癀。1956,政府宣布民营转型,成立公私合营漳州制药厂。

片仔癀原位于修文西路(现青年路职工宿舍)。该厂产品从36种发展到现在的70多种,如神曲、乌鸡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猴枣散、天王补心丸、磁珠丸、沙晨、川贝枇杷露等典型老制剂。,随后又开发出蜂王浆、各种胶囊等新剂型。

当时片仔癀还不是该厂的主打产品,而大蜜丸、小水丸,如沙晨、神曲等才是该厂的主打产品。所以片仔癀延续了大约65,438+00年,也只是产品的比特部分。一年只生产一两次,每次20到32个,在原来的中药店车间生产,4个操作工,虽然效果挺好。

片仔癀疗效显著,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相传片仔癀是明朝皇家医院的秘方。因其形似绳子,切成小块内服或外敷即可见效,故称片仔癀。万历年间发生宫廷政变,一个闽南来的大夫拿着药方出逃,到普善岩寺理发出家。明朝动乱期间,档案全部丢失,包括明朝神医的秘方。只有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我们才能对三七略知一二。书中记载三七产于南方深山,既稀有又昂贵。以三七入药传入宫廷,后制成药方,经特殊工艺制成片仔癀,后被定为宫廷秘方。时间是1556年,药方的真面目没有记载。由于上述机会,处方去了太多的人与医生。民国时期,片仔癀秘方从漳州“新番茶庄”获得,市场上生产“毛森牌片仔癀”,片仔癀从佛教流传到民间。解放后,片仔癀也演过小角色。经过10年的冬眠,他知道的很少,用的也很少。今天我们有幸看到这个“国宝名药”;但其药方的真面目流传至今,尚未完全揭开。

片仔癀和云南白药一样,是我国两大独家绝密中药品种,其特殊配方和独特工艺受国家绝密保护。今天我们只能从片仔癀的产品说明中知道它的四种主要成分:麝香3%,牛黄5%,田七85%,蛇胆7%。这四种成分都是我国珍贵的中药材,其中麝香的来源麝已被我国列为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