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养荣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之人参养荣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3.5 人参养荣汤的药理作用 3.6 摘录 4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人参养荣汤 4.1 组成 4.2 主治 4.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4.4 附注 5 《普济方》卷二一九方之人参养荣汤 5.1 组成 5.2 主治 5.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6 《嵩崖尊生》卷十方之人参养荣汤 6.1 组成 6.2 主治 6.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7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人参养荣汤 7.1 组成 7.2 主治 8 《瘟疫论》卷上方之人参养荣汤 8.1 组成 8.2 主治 8.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养荣汤 1 拼音
rén shēn yǎng róng tāng
2 概述人参养荣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之人参养荣汤人参养荣汤为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又名养营汤、养荣汤。[1]
3.1 处方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蓍、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甘草(炙),各一两;熟地黄(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
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芪、桂心、人参、煨白术、炙甘草各一两,熟地黄、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1]。
3.2 制法
为粗末[1]
3.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每服四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便精遗泄,加龙骨一两。咳嗽,加阿胶甚妙。[1]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3.4 功能主治功能补气养血,养心安神。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呼吸少气,行动喘喝,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多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少者百日,渐至羸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等症[1]。
3.5 药理作用实验研究:本方可明显升高实验动物外周血白细胞,提高其血清中集落 *** 因子(CSF)水平[1]。
3.6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
4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人参养荣汤 4.1 组成熟地黄6分,白芍7分,麦门冬1钱,五味子1个,黄柏(酒炒)3分,远志4分,陈皮3分,人参4分,白术6分,白茯苓4分,归身(酒洗)4分,川芎4分。
4.2 主治伤风寒后,余毒未散,上攻头颈,鼻塞身重;怒气上攻,时常有血,从脑上落至口中,或出红痰。
4.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上锉1剂,水煎,温服。
4.4 附注上证是阳道不利作梗,非血症病也。先用防风五分,川芎七分,辛夷五分,生甘草四分,薄荷五分,羌活三分,独活七分,升麻六分,葛根七分,白芷四分,藁本四分,黄芩(酒炒)八分,生姜一片,水煎服,清阳道以通关窍,次服本方。
5 《普济方》卷二一九方之人参养荣汤 5.1 组成人参2钱,生地黄4钱,麦门冬(去心)3钱,石莲肉(去心)5钱,茯神(去木)4钱,五味子3钱,山药2钱半,甘草2钱,远志肉(去木)3钱。
5.2 主治诸虚。
5.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上作4服。水2钟,加大枣1枚,煎至8分,去滓,食前服。再以2滓并煎服。
6 《嵩崖尊生》卷十方之人参养荣汤 6.1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归身、白芍、知母、陈皮、甘草、黄耆(倍加)。
6.2 主治大病愈后数日,表里虚怯,每饮食及惊动即汗。
6.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7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人参养荣汤 7.1 组成人参、白术、黄耆、白芍药、甘草、当归、陈皮、麦门冬、升麻、远志、桂心、五味子。
7.2 主治痘痈已溃,因气血不足,不能收敛,恶寒发热,肉削倦怠。
8 《瘟疫论》卷上方之人参养荣汤 8.1 组成人参8分,麦门冬7分,辽五味1钱,地黄5分,当归身8分,白芍药1钱5分,知母7分,陈皮6分,甘草5分。
8.2 主治瘟疫邪实正虚,纯用承气,下证稍减,续得肢体振战,怔忡惊悸,如人将捕之状,四肢反厥,眩晕郁冒,项背强直,循衣摸床,撮空,此皆大虚之候也。
8.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