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起源于何时?
相传新会的柑橘剥皮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大德《南海志》是一部记载元代广东各州府(包括新会)的地方志。第七卷财产中有“橘子”,但没有“陈皮”或“橘皮”的描述。可见新会陈皮当时并不出名,规模也不大。到了明清时期,得益于葵花产业,陈皮产业的声誉急剧上升。新会商人利用卖葵花制品的便利,大量向外省销售蜜桔干,使新会蜜桔干和新会葵花粉丝声名鹊起,并称“两绝”。历史上,柑橘皮在江南各地都有生产,其中一部分还被用作“地方贡品”。然而,新会陈皮以其卓越的药用和保健功效而闻名。“二陈汤”方药源于宋代和记局的官方,清代叶桂(字,1667─1746)在开此方药时特别指定了心脾。清光绪末年,新会从事陈皮业的商号有70多家。民国时期,惠城钢城茶馆是葵花业、陈皮业的经纪人每天品茶、洽谈生意的地方。惠城的歌谣《嫁喜宴,买卖到港城》就是这一场景的真实再现。陈皮供销两旺,带动新会农民大量种植橙子致富,延伸了陈皮的加工和储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随着陈皮的销量越来越大,陈皮的经营在新会也越来越火爆,最终会成为当地一大特色产业。据前辈回忆,惠城曾有店铺卖一碗100银元的“百年陈皮茶”。虽然不乏商业噱头(茶里有金戒指),但表现了当时对陈皮制品的推崇。1982年,当时的国营新会糖厂首创新会陈皮白酒并独家销售,作为省级优秀新产品受到热捧。新会陈皮做的食物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著名产品有新会陈皮米粥、陈皮鸭、陈皮冬瓜杯、陈皮绿豆沙、陈皮糕、陈皮梅、陈皮生姜、新会九记陈皮、陈皮果酱系列。一些商家甚至推出了一种在宴席中加入新会陈皮的“陈皮宴”。此外,新会陈皮还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和旅游休闲食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会陈皮产销一度下滑。1996年,芦柑总面积只有六七百亩,跌到了最低点。近年来,在专业人士的支持下,这个行业重新焕发了生机。目前柑橘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生产或销售陈皮的企业和商户上百家,加盟店10多家。2002年12月,在新会农业局和工商联(总商会)的支持下,果农自发成立了新会柑橘(陈皮)行业协会,致力于新会陈皮的生产、销售、宣传、科研和保护。在协会的影响下,一些“自杀式”的盲目经营行为受到了严厉的谴责和制裁。低价购买广西橙子等外地橙子,用红茶冒充老陈皮等严重败坏新会陈皮声誉的行为得到初步遏制。5438年6月+2006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并公布新会柑橘、新会陈皮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6月5438+10月,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了新会柑、新会陈皮两项地方标准,将新会陈皮置于法律法规的保护之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会陈皮一定能够恢复成长,重拾信誉,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