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类中成药简介

中药字典,生地是中药的名称,出自《神农本草经》。地黄的干燥根茎。)李博施。玄参科的。所在地:河南、浙江等地。性味甘,微苦,性凉。入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治疗热病,如发热、舌红、皮疹、阴虚内热、消渴、头晕、咳嗽、口干、腰酸、吐血、鼻衄、血尿、崩漏、月经不调、血虚、肠燥、风湿痛。用法用量:9 ~ 30g。注意地黄的用途,地黄的花名,地黄的果名。地黄含有多种苷类成分,主要是环烯醚萜及其苷类。筋骨草醇、地黄、梓醇、糖和氨基酸。地黄还含有地黄甙、生物碱等。地黄的药理作用可强心利尿,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它还具有抗炎、保肝和抗肿瘤的作用。乙醇提取物能降低麻醉动物的血压,促进家兔的凝血。有报道称地黄具有降血糖作用。*地黄产地词典本经拼音名为Gā ndihuá n ɡ,又称地书(本经)、原处(本草正义)、干处(中医年鉴)。来源为玄参科地黄的根茎。10 ~ 11期间挖根,去茎、叶、须根,洗土,得鲜地黄。干地黄(不洗)直接放在烤床上慢慢烤,一定要经常翻动,直到内部逐渐变干,颜色变黑,全身发软,表皮变硬,才能取出。晒干也可以。地黄的原形,又名:苄(尔雅)、朱(别露)、牛* * *(本草)、奶奶奶(救荒本草)、狗* * *(植物名称考证)、、、山核桃花、甜酒。多年生草本,10 ~ 40厘米高,全株灰色长柔毛,腺毛。根状茎是厚和肉质的。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茎直立,单生或从基部分枝。有根的叶子丛生;叶片倒卵形或长圆形,长3 ~ 10厘米,宽1.5 ~ 4厘米。先端钝,基部逐渐变窄,叶柄向下生长,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齿,叶片起皱。茎生叶比根生叶小。花有毛,在

查看百科词条:干地黄[最后修改于2065 438+05/8/4 10:51:00 * * 3981字],自动匹配出以下结果。不排除有与主题无关的东西,请自行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