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的社会事业

城乡就业全面加强: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开展差异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加强就业援助,构建“十五分钟就业圈”,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2009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5438+30多万人。积极按比例做好残疾人就业安置、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工作,就业率达99%。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出台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在街道、社区设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站和服务点,实现680名武侯大学生就业。小额贷款工作成效显著,86笔小额贷款11.2万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和“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城市”进一步巩固,劳动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6.5%。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社会保障工程顺利推进。2009年,新增各类保险7.6万人,征缴保险资金8亿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1.41.000万人,社保征缴范围不断扩大;三级社保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完成,社保业务“下沉”至全区13个街道、26个社区(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得到充分保障。* * *低保1021万元5.33万人(次);深入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为2.5万人次* *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25万元;积极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出生缺陷干预,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加强,“一键式”社区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扩大“阳光梦想”和“阳光幼苗”扶贫范围,* * *向534名低收入家庭和边缘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49.7万元;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1021户283万元,城市棚户区改造1045户,危房加固2.88万平方米。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名校集团化发展战略,组建龙江路小学等教育集团。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洪专西路小学、成都十二中一期、体育馆已建成投入使用,鹭岛国际社区配套小学建设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实施。积极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为2.6万余名农民工子女发放专项补助246万元。2009年春,免除7507名武侯农民和部分失地农民子女义务教育费用93.9万元;秋季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减免杂费26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获得“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称号,被省政府教育督导组表彰为“四川教育先进区”。

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我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改革成为该市的亮点。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加强,望江路、红牌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全面完成,玉林、金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加快推进;不断完善卫生部门和街道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模式;全面实施社区卫生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中心创建工作。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完成基本医疗1192000人(次),同比增长47.5%。社区卫生基本药物“零加价”受益面进一步扩大,67.5万人享受药品优惠552万元。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快科技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8项,申请专利4094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继续领跑全市;积极开展“科技之春”等科普宣传活动,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和“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享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武侯有难”、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承办区第四届运动会、“全民健身日”等活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加强“扫黄打非”,进一步净化全区文化市场。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严格落实群众和信访责任制,深化“网上信访”,专项治理信访积案;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预防和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认真做好国庆60周年和西博会期间的维稳工作,确保全区社会政治稳定。深化平安创建,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调解工作;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积极推动流动人口工作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实现动态信息化管理。高度重视打黑除恶,圆满完成“三零”目标。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切实做好公共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网络。

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审计、档案、地方志、老龄、物价、统计、人防、双拥、征兵、工会、青年团体、妇女儿童、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荣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单位”和国防部“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