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怎么煮比较好?

摘要:桂枝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主要产于我国气候湿热的广西、广东、云南等地。桂枝的作用很多,除了发汗、解肌痛、温经之外,还能助阳化气、降气,所以桂枝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等疾病。桂枝怎么煮比较好?桂枝可以作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芍药牧之汤等汤类,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吸收桂枝的药性。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桂枝的做法吧!一、黄芪桂枝五物汤

材料:黄芪15g;桂枝12g;芍药12g;生姜25克;4枚大枣。

做法:水煎温服三次(成人常用剂量:3剂)。

功效:营卫虚弱引起的血痹。皮肤感觉迟钝,或关节疼痛,或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微涩紧。

二、柴胡桂枝干姜汤

材料: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黄芩;牡蛎(水煮);烤甘草。

做法:取2400毫升水,煮1200毫升,去我,煎600毫升,温服200毫升,每日三次。第一次吃的时候有点烦,再吃一次出了汗就好了。

功效:散寒,生津,敛阴。可用于治疗寒热、胸胁微结、头汗出、小便不利、口渴不吐、心烦意乱或大便溏泄。

三、桂枝芍药牧之汤

材料:桂枝12g;牡丹9克;甘草6克;麻黄12g;生姜15g;白术15g;知母12g;房丰12g;福字10g(大炮)。

做法:服九味,水700毫升,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每日三次。

功效:祛风除湿,通阳散寒,清热。主治:肢痛、身痛、脚肿、头晕、气短、温热呕吐(《金匮要略》)。

四、桂枝附子汤

材料:桂枝三钱;乌头(炮);三剥脐;甘草两元。

做法:取一服,水两分钟,姜三片,煎一分钟,不分时间。活书有牡丹枣。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治疗伤寒89天,风湿互搏,全身酸痛烦躁,不能侧卧旋转,不吐不渴,脉浮无力。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因风寒湿引起的疾病。

五、桂枝甘草汤

材料:桂枝(去皮)42 (12g)、甘草(炒)22 (6g)。

做法:取三升(600ml)水,煮沸一升(200ml),立即服用。

功效:补心阳,生阳化气。适应症:出汗过多,双手交叉者自担风险,感觉紧张,想按。

六、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材料: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6克;枣12;龙骨9克,牡蛎9克。

做法:七味服,水700毫升,开水300毫升,分三次服。

功效:平衡阴阳,降伏巩固。治疗阴阳两虚、梦遗遗精、少腹、弦急、阴头寒、头晕目眩、脉迟或紧;还治下焦虚寒、脘腹不足、脐下心悸等遗尿症。

七、桂枝加葛根汤

材料:葛根、白芍、桂枝、生姜和甘草。

做法:煎服。

功效:释放肌肉,促进生津,放松肌肉。主治风寒客失太阳经络,营卫不和引起的发热、恶风、多汗、项强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