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40岁,想治疗斜视。
中国传统疗法
针灸治疗眼斜,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近代针灸治疗斜视的早期临床文章,可查阅1958。但到60年代末,资料还很少,以麻痹性斜视的治疗为主。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该病的治疗引起了针灸界的重视。尤其是* * *同性斜视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现代医学缺乏有效措施,因此成为针灸治疗的重点。针灸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运用梅花针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经验。此外,电针、头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磁电疗法、传统核桃壳灸等都有一定疗效。针刺对麻痹性斜视和同性斜视有效,有效率约为80 ~ 90%。皮肤针(1)取穴要领:郑光1、郑光2、风池穴。配穴:根据辨证取穴。肝血亏虚型:斜视,发病与高热惊厥、眼睛干涩、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略弦、苔薄白有关。肝俞、胆俞、内关、百会。脾气虚弱型:双眼斜视,视物模糊,面色苍白(白光),精神萎靡,头晕身瘦,有时便溏,脉细或缓,苔薄白。脾俞、舒威、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肾虚型:斜眼,多为幼年起病,屈光度薄,视力差,头晕干涩,面色苍白,尿频,苔薄或干净,舌淡或尖红。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调理巩固:眼位已矫正或基本恢复,但视力未达到正常:胸椎8 ~ 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2)每次取治疗要点。应根据证型增加配穴。在具体选点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如果有屈光不正,首先要提高视力,必须加穴;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矫正斜视,所以每次都要加百会或肝俞、胆俞;第三阶段是巩固阶段,要酌情选择最后一组穴位。用普通皮针或电动梅花针轻敲、扎针。如果是电动梅花针,将专用的电动梅花针连接到晶体管治疗仪上,使用电压为9伏的直流电,强度小于5毫安的电流,视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然后在每个穴位区直径0.5 ~ 1.5 cm范围内均匀敲击,计20 ~ 50次。胸腰椎两侧,自上而下敲3行。1行距书脊1厘米,第二行距书脊2厘米,第三行距书脊3 ~ 4厘米。如果用的是普通的皮针,拍打方法同上,尽量用腕力弹刺,力度要适中,直到局部有明显的潮红。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个月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坚持自我按摩郑光1和郑光2两侧,每次50 ~ 100周,每天早晚各2次。(三)疗效评价该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同性斜视,尤其适用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疗效标准:痊愈:眼位恢复,视力提高到1.0以上。效果显著:眼位恢复或基本恢复,视力提高3行,但未达到1.0;或者斜视度减少一半,视力提高到1.0以上。有效:眼位基本恢复,视力提高1 ~ 2行;或者斜视度减少一半以下,但视力增加2线以上。无效:无改善或改善未达到有效标准。* * *治疗同性恋斜视103例,治疗***180眼。根据上述标准,治愈57只(31.0%),无效101只(55.5%),无效21只(11.5%),无效3只(1)。内斜视疗效优于外斜视,斜视度为65438±05度时效果更好[2]。体针加穴位贴敷(1)取穴要领:四白、合谷、后丘。配穴:内斜肌麻痹:阳白透鱼腰,瞳孔{1}透丝竹空;外斜肌麻痹:竹明目,四白泪。(2)治疗要点每次取穴,四白穴及球背针刺患侧,合谷取1侧,左右交替。根据症状选择穴位。要求患者躺下(如患儿不配合,可由家属扶住)。最好能准确触碰四白的穴位,引出触电的感觉。球后针深1.5寸,使眼窝明显感到酸胀,谷中局部憋气。要求针要快速穿过穴位,针要沿着皮下慢慢送。所有患者均采用止泻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刮针柄半分钟。对于不配合的患儿,可采用快速进针,轻微扭转,不进针。针刺后,可在配穴取1 ~ 2穴并敷一片马钱子,用胶布固定,视情况保持12 ~ 24小时。每天或隔天施针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间隔为1周。马钱子片的炮制:将马钱子用适量的水浸泡65438±0.5小时,然后加入适量的绿豆,加热至绿豆开花,取出马钱子,趁热去皮,切成薄片,晾干,置于干燥的容器中保存。(三)疗效评价该方法主要用于麻痹性斜视。疗效标准:恢复:眼肌肌力恢复,斜视消失,复视消失。有效:眼肌力量部分恢复,斜视改善,残余复视。无效:治疗后无改善。* * *治疗麻痹性斜视81例,治愈49例(60.5%),有效25例(30.9%),无效7例(8.6%),总有效率为91.4% [3 ~ 5]。体针(1)取穴:分2组。1,内斜视,①瞳孔,风池,四白,太冲;②球后、太阳、眼窗、外传球;③丝竹空,鱼腰,头维而明。2.外斜视,①明眸、眉、鱼腰、谷;(2)竹子、风池、四白、太冲;③下眼明亮,亮(头),歪,骨瘦如柴。下景明穴位置:景明穴下0.2寸。(2)治疗方法根据症状,每次取1组穴位,依次用3组穴位。双眼斜视是双侧的,单眼斜视是单侧的。眼眶内的穴位要慢慢刺,不要大幅度扭动。针刺风池穴时,针尖对准对侧眼球,强烈的刺激使针感直达眼球。孩子快速刺入,拧了大概半分钟,然后针就出来了。其余针灌气后,用宁补泻法处理,留针30分钟,15分钟内进行1次。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治疗间隔为5 ~ 7天。(三)疗效评价该方法适用于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患者。* * *治愈230例,痊愈125例,显效35例,有效4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88.3% [6,7]。按摩矫正斜视(1)儿童仰卧或坐起。家长要用大拇指从唐寅点开始,然后沿着一只眼睛轻轻揉1 ~ 3分钟。然后照常操作另一侧。(2)将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同时放在双侧景明穴上,不顺时针旋转,反复做1分钟。(3)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鱼腰穴1分钟。(4)双手指腹,同时按摩双侧太阳穴,1分钟。(5)用两食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四白穴1分钟。(6)持合谷穴15 ~ 30次。(7)患儿仰卧,闭眼,家长用拇指桡侧从景明穴开始,在其太阳穴上轻轻摩擦50次。操作时不要触摸眼睛。(8)小儿俯卧时,家长用手指按肝俞、肾俞各1分钟。
外科疗法
分为保守方法和手术,要根据具体情况由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检查确定。斜视治疗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斜视手术不仅仅是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手术的最佳时间是在7岁之前。当儿童视觉发育终止时(约7岁至10岁),手术只能改善儿童的外观,双眼视功能将难以改善。目前斜视手术作为眼科常规手术,方法成熟,成功率在90%以上。主要作用于附着于眼球表面的眼外肌,不进入眼球内部,一般对视力无明显影响。幼儿做手术需要全身麻醉,但不会影响智力和发育。值得注意的是,术后眼位的矫正只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立体视和弱视的训练对于斜视的治疗不可或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斜视手术都是用肉眼进行,切口大,出血多,术后反应大,常引起中重度结膜水肿,结膜脱垂,伤口愈合时间延长。针对裸眼手术的缺点,这种技术有很多优点:一是手术切口小,对眼组织的创伤小,术后无需拆线,大大降低了术后反应;二是由于手术视野更清晰,放大倍数增大,大大提高了操作者动作的准确性,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风险。儿童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时机选择出生后6个月内发现,应在65±438岁+双眼单眼功能发育前0 ~ 2岁进行手术。如果6个月后出现内斜视,一定不能马上手术。你必须先进行散瞳验光。如果有远视,戴够3 ~ 6个月的矫正眼镜。如果睑内翻完全矫正,不需要手术,戴眼镜就可以治愈。如果戴眼镜6个月以上,内斜视只是缓解,残余斜视应尽早手术。戴眼镜后斜视无变化者,宜早做手术。单眼恒常性内斜视可以通过遮盖疗法使其变为交替性内斜视,然后进行手术。这样有利于恢复双眼单眼功能。如果覆盖半年以上仍无效,也可以手术治疗。外斜视应尽早手术,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可以采用保守疗法治疗,但只能降低斜视度,大部分达不到治愈的目的。本病首选手术治疗,在优势外斜视形成和双眼单眼功能未完全丧失前应尽早矫正,4 ~ 6岁手术最佳。原则上先治疗斜视合并弱视,再治疗斜视。只有提高视力,手术效果才能巩固。但对于大斜视,首先要矫正斜视,否则斜视眼看不好,弱视眼治疗不好。对于合并眼内疾病的内斜视和外斜视,应在12岁以后进行手术。术后护理1,斜视术后护理不难,让孩子平时多注意休息,闭眼,少吃或根本不吃辛辣食物。2.斜视手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及换药注意事项,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第二天开始换药。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生长良好,是否有出血和开裂。包扎绷带不能包得太紧,以免包扎过紧引起眼心反射。3.结膜水肿的防治结膜渗出和水肿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的主要反应。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术中结膜受刺激,术后包扎不好,出血,影响血液循环,伤口愈合慢。因此,采用术后湿敷的方法。术后第三天,将无菌眼垫用30%硫酸镁溶液浸泡,敷于患眼。4.斜视手术后,应要求患者闭眼,尽量少翻白眼,以免影响愈合。每天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冲洗眼内的分泌物和痂,然后将0.25%氯霉素滴眼液滴入眼内,涂抹于切口和结膜囊。0.5%金霉素眼膏,最后固定包扎。拆线后一两天才能拆绷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