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痣?
(a)饲养设备和昆虫收集
养蟋蟀最好是长300厘米,宽200厘米,深200厘米以上的大池塘。池塘的四周用砖砌成,并用水泥找平。下部填以厚100cm的壤土,稍加压实,为它们创造越冬或挖坑产卵育儿的环境,再填以20 cm厚湿润疏松的农家肥或腐殖质。撒上一层发酵的马粪,碎麦秸,谷壳等。表面作为成虫和若虫潜入、挖地道、觅食、交配或躲避天敌入侵的活动和保护层,再松散地铺上一层长长的麦秸、玉米芯、稻草等。用于遮荫和保湿。在泳池面罩上加一个铁窗纱罩,防止大人夜间逃跑。
饲养设备建好之后,就可以在野外采集种子了。收割方法如下:
①利用蝼蛄成虫期趋光性诱捕。天黑后可以用电灯、黑光灯、煤气灯、灯笼到小屋附近的院子里,在沟渠、荒坡、山坡等半沙质壤土的地方点灯诱捕。
(2)以味觉为导向诱捕蝼蛄,可以用直径20-25厘米、高30厘米的圆形塑料桶,桶底放一层马粪,拌一些油炸豆饼或煮熟的小米作诱饵。将水桶或瓶子埋在蟋蟀活动的地面,桶口与地面齐平,上面放一些松散的树枝、农作物秸秆等覆盖物。天黑时放好,天亮后拿出来检查,如果已经被引诱就拿出来。
诱捕成虫的时间为每年的4、5、9月65438+10月,日平均气温15.4-27℃,最佳时间为成虫活跃期。
所有被困的成年人都要检查选择。身体上有寄生螨虫的(身体腹面头胸段之间,胸足基段处),四肢残缺,腹部小细,体色暗沉,身体上有严重磨损的金色纤毛,没有尖尖的毛尖者应淘汰。被引诱的成虫应分池饲养,每池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0对。
(2)蝼蛄的饲养和管理
饲养池中的腐殖土和农家肥远远不能满足昆虫种群的需要,必须及时补充。人工饲养蟋蟀的天然绿色饲料包括麦苗、谷苗、玉米、高粱嫩叶、瓜果皮等。,但一次性投入较少。
晚上蟋蟀开始潜出水面时喂食时间较好,第二天检查喂食情况,最好吃完。如有剩余,应挑出来,防止积压变质发霉,导致不利于蟋蟀的病菌入侵。浓缩物应是煮熟的干谷物、油炸豆饼渣、麦麸、碎花生壳等。,并应每隔2-3天放入1次,量要观察后掌握。为了方便食用,减少食物霉变,可以加工成人工饲料块。
其配料及制备方法如下:小麦幼苗或禾本科幼苗干粉5000克,麦麸500克(炒),豆饼粉1000克(炒),干酵母50克,清水1.5升。将上述饲料搅拌成稠糊状,在案板上压成薄片,用1 cm见方的刀切成方块,晒干保存。喂的时候要用木棒碾成米粒大小,不打粉去渣为好。饲喂合成饲料时,应添加蔬菜、草等含水量高的新鲜饲料,以补充水分的不足。
一般来说,养殖池塘的温湿度调节不是很严格,因为蟋蟀是陆生昆虫,其所处环境的温湿度变化比大气环境要小得多,在土壤中上下移动就能随时找到适合其生活的温湿度条件。但三个不同土层最适宜的平均温度分别为:5 cm深,15.4—23.1;10厘米深,16.5—26.438+0;20厘米深14.9-24。低温只轻微影响生育力,温度过高影响其摄食。
所以温度高的时候可以在饲养池周围浇上水降温。当越冬期到来,温度上升到lot3左右时,可以在池内及周围堆积稻草保暖。
(3)蝼蛄的收获和加工。
药用成虫的采收时间不固定,这是因为蟋蟀的发生、产卵、孵化、个体年龄和发育阶段极不规律。成虫全年均有出现,但春秋两季数量较多。所以每次放饲料都要把池塘里的地膜轻轻拨开,看到成虫就可以捞起。用开水快速焯一下,晾干或晒干备用。
螃蟹养殖是一个新的养殖项目。目前养殖技术经验不多,需要养殖户在养殖蟋蟀的过程中总结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