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服用中药颗粒

如何正确服用中药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饮片煎煮浓缩制成颗粒状物质。与中药饮片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服,适应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服用量小、携带方便、口感好的优点,特别适合儿童、经常出国、经常出差、不懂煎服中药的人群。但是,你会正确服用中药配方颗粒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如何正确服用中药颗粒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药颗粒如何正确服用有两种剂型,包括处方预混剂和单味小包装。

单味小包装的好处是配方成分明确,但冲泡相对麻烦。按照药方,单独撕一小袋,倒入碗或杯中,加入200 ~ 300毫升热水,搅拌均匀使其溶解。但是,这是一天的用量,你要分早晚两餐!个别患者根本没看处方,一次只吃了1小包,这是一个误区。

配方预混料的优点是冲泡非常方便,缺点是无法分辨配方的成分。每餐一格,早晚两餐。

1.应该冲泡多少度的水?

最好用80 ~ 100℃的开水冲泡,以尽可能完全溶解。如果药是凉的,可以加热服用,但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里面可能有解表药等一些药材,加热时间过长会导致挥发油这种有效成分流失,影响疗效。

2.中药太苦,可以加糖吗?

有患者说中药太苦,吃的时候要加糖。其实最好不要加糖,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不加糖的原因是汤剂的味道是中药的原味,苦味和苦味都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比如瓜地散是一种苦味的催吐剂,它以苦味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如果和糖一起服用,可能会使药物失去药效。

3.沉淀物应该倒掉吗?

有患者说杯底有沉淀物。我今天配制的中药配方颗粒有质量问题。我想倾倒沉淀物。其实你多虑了,沉淀物基本都是有效成分。你必须在服用前加入热水并搅拌以试图溶解它。‘真的不溶’,最好是摇杯,用水喝中药沉淀。这是因为很多中药成分是不可溶的。比如含油量高的品种,由于脂溶性成分不易溶于水,部分成分容易乳化成絮状物,所以产品融化较慢,融化后容易形成少量絮状物。如桃仁、瓜蒌等。鳖甲、乌梢蛇等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经过加热、煮沸、浓缩后,蛋白质成分会变性。这些变性蛋白不易溶于水,溶解后易形成少量絮状沉淀。川贝、西洋参、檀香、紫河车等。相对昂贵。按照中医的方法,直接粉碎入药。但由于含有植物纤维、蛋白质等不溶性成分,产品融化后容易形成悬浮和沉淀。这些沉淀物都是活性成分,应该和药液一起服用。

4.我应该什么时候服用它?

一般药师在没有特别提醒的情况下,饭后半小时服用。这是因为此时药物会混入食物中,不会对胃肠表面产生太大的刺激。然而,这不是绝对的。如何选择服用时间,还得听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因为中药颗粒的用药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性来定。滋补品应在饭前服用;杀虫剂和泻药应该空腹服用;健胃药和对胃肠道刺激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安神的药物应该在睡觉前服用。

无论饭前、饭后还是睡前,都应该有一个轻微的时间间隔,比如饭前半小时到两小时,睡前半小时,以免影响药效。

5.怎么存放?

把中药配方颗粒带回家,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就可以了。最好不要放在冰箱里,因为湿度比较大,颗粒密封性能不好的话更容易吸潮结块。很多患者想方便冲泡或者加热,就把中药配方颗粒放在厨房,厨房比较潮湿,容易变质。另外,包装袋打开后应立即取用。如果放置时间长了,中药颗粒会受潮,粘在包里不容易倒出来,甚至结块。如果出现结块,最好不要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