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黄芪的药用吗?感谢您在线等待。

黄芪:(补:补气)

甜,微温。脾肺经。

功效:

补气升阳,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应用:

1,用于神疲乏力、气短多汗、便溏泄泻、中气郁结、脱肛、子宫脱垂等。用于病后气虚乏力,常与人参配伍。用于气虚阳衰,畏寒出汗,常与附子同用。用于脾虚泄泻,常与白术同用。对于气虚下陷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可用党参、升麻、柴胡等增强升阳举陷之功效,如补中益气汤。

用于治疗崩漏、失血、血虚、弱氯。与当归配伍,具有益气生血的功效,如当归补血汤。

2、用于出汗综合征。常与麻黄、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牡蛎粉。也用于虚寒、恶风出汗。常与防风、白术同用,如玉屏风散。

3.用于气血不足,疮痈不化脓,或化脓后久不愈合。可与当归、白芷、穿山甲同用。可用于脓肿内陷或长期溃烂,与党参、当归配伍。

4、用于气虚脾虚、水肿、小便不利。常与季芳、白术同用,如季芳黄芪汤。现代使用本品配合党参对慢性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疗效。

此外,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常与当归、川芎、地龙同用,如补阳还五汤。对于糖尿病,通常与山药、麦冬、天花粉同用。

[剂量、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9-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

研究:

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能加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对于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为明显。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口服或注射黄芪制剂已被证明具有利尿作用。还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

材料

黄芪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其人类用药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将其列为上品,称其“治痈久溃,排脓止痛,因风强而致痢,五痔鼠瘘,补虚,致小儿诸病”。后来又被名医别录补充,说它“排出五脏之中的邪血”。《日华子本草》认为本品“助气强筋骨,长肉,补血,破疤”。金元时期,张高度概括了它的五大功能:补其不足,一;益元气,二也;健脾胃,三也;祛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圣药。代医生用过之后,逐渐总结出这本书

产品的主要功效。

黄芪作为一种常用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在《中药学》教材、《中国药典》和中药专著中,只对上述五种功能的功效或功能主治进行了描述,而没有独立提出它们的“补血”和“活血”功能。说到古代方剂和现代临床用药,多是从中医基础理论“益气生血,补血活血”的角度来解释,所以后世很多医家忽略了自身的补血活血作用。但根据本草、方书记载的传统用药、现代实验研究和当前临床使用情况,笔者认为黄芪应该具有独立的补血、活血功能。

1补血

黄芪不仅是补气的重要药物,还具有补气生血、补气生血的补血功效。同时,本品也有很好的补血功效。早在《日华子本草》中就提出本品能“补血”,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能“生血”,本草符合“能补五脏之虚”的原始原理,既包括气虚,也包括五脏血虚。从传统方剂的使用情况来看,黄芪作为补血药物被广泛使用,许多补血方剂重用黄芪作为主药,如《伤寒论》中的当归补血汤,以及《石兰秘藏?更名为黄芪当归汤,黄芪之名居方中之首,在当归之前,可见作者对黄芪在此方中地位的高度重视。在《妇产科学》里?在卷二中,由黄芪和当归组成的方剂称为“黄芪补血汤”,方剂中黄芪的用量是当归治疗血虚的5倍。古方中也有大量直接以黄芪补血功效命名的方剂,如《辨证录》?卷12黄芪补血汤,其中黄芪的用量是当归的2倍;医学导论?卷七黄芪补血汤等。用黄芪及其复方治疗血虚证的方剂数不胜数。在现代临床上,本品主要与养血类产品配合使用,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引起的贫血、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慢性粒细胞减少症。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结果也为黄芪的补血作用提供了充分的药理学依据。例如,一定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可通过提高贫血小鼠血清水平,促进贫血小鼠粒、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基质细胞的增殖,进而提高贫血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1]。黄芪注射液可促进贫血小鼠骨髓成纤维细胞增殖,提高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干细胞因子水平。SCF不仅能扩增造血祖细胞,还能动员造血祖细胞。黄芪可以促进贫血小鼠骨髓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殖期,通过提高贫血小鼠的SCF水平来促进造血功能[2]。黄芪注射液还能升高血清Meg-CSA,加速骨髓抑制后巨核祖细胞的增殖,增加贫血小鼠骨髓中有核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加速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有效造血是造血细胞和造血微循环在不同发育阶段相互作用的结果。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不仅为造血细胞提供生长支架,还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造血。黄芪还能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促进其分泌细胞因子;还能刺激骨髓基质细胞,如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使其分泌的刺激因子增加,抑制因子减少,作用于体内造血因子的调节网络,从而促进巨核祖细胞增殖,改善巨核细胞造血[3]。适当浓度的黄芪多糖还能促进体外培养的人骨髓细胞中红系和粒系祖细胞的形成[4]。

2促进血液循环

古代人就知道黄芪的活血作用。比如早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名医录》中就明确提出此水晶能“排出五脏之邪血”,张说它能“活血生血”,本草认为它能“调理血管”。运用黄芪治疗血瘀证的古方很多,如《101选方》蠲痹汤,与羌活、当归、姜黄等同用。治疗风寒湿血瘀证。《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与当归、川芎、地龙同用,用于治疗气虚血瘀、筋脉失养所致的痹证或中风后遗症,症见皮肤麻木或半身不遂;《生肌总录》黄芪散与续断、当归同用,用于治疗骨折、伤筋、瘀血、肿痛。近年来,本品及其不同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冠心病、动脉血栓、肺栓塞、脑血栓、脑梗塞等血瘀患者。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若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可明显缓解心脏疼痛,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增加左心室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5]。黄芪注射液还能改善心脏阻抗的多项客观指标,在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开博通[6]。再如黄芪多糖对38例开放性血栓患者的临床常规治疗,与一般临床治疗脑血栓30年相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能有效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提高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7]。现代实验研究也为其活血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药效学依据。如石刚等利用离体豚鼠心脏灌流和猪冠状动脉螺旋条生物测定法,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豚鼠冠状动脉和猪冠状动脉的直接作用。黄芪注射液(终浓度:5μg?L-1-20P9?L-1)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注射液(终浓度:20g?L-1-80g?L-1)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氯化钾(KCl)和组胺引起的猪冠状动脉条收缩曲线。说明黄芪可以直接扩张冠状动脉,但不是间接增加冠脉流量[8]。蒋斗法等用50、100、200 ms/ks三个剂量灌胃老年大鼠,测定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黄芪总皂苷对老年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总皂苷能降低老年大鼠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红细胞压积。说明黄芪总皂苷能改善老年大鼠的血液流变学[9]。高建等观察了黄芪总皂苷50、100和200 ms/ks对动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测定了药物对血栓素A: (TXA2)前列环素(PGI2)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总皂苷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升高PGl2 _ 2和NO水平,降低TXA _ 2/PGI _ 2比值。本实验表明,黄芪总皂苷具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其机制与提高PGl2和NO水平有关[10]。

综上所述,黄芪无论从传统草药、现代药理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临床应用,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补血活血功效。其补血活血的作用不局限于传统的“补气生血”、“气活血、气滞血瘀”理论,而是通过补气间接发挥其补血活血的作用;而且本品还能直接作用于造血系统、微循环等系统,具有独立的补血、活血功能。如果仅仅按照“益气活血”、“益气活血”的理论,所有的补气药物都应该具有间接补血活血的作用。但在临床用药实践中,很多补气药物很少单独使用或作为治疗血虚证或血瘀证的主药。因此,不能仅从“补气生血”和“补血活血”来认识黄芪的养血活血功能,但它确实具有独立的补血活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