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从哪里来?

蕲蛇是蕲春的名产,与龟、竹、艾草并称“蕲春四宝”。

尖吻蝮,五步蛇,是一种剧毒蛇。相传人被咬伤,五步之内死亡,故称蝮蛇。因其体黑花白,故又称蝮蛇,又因吻鳞和鼻间鳞向后倾斜,故又称吻蛇。头呈三角形,背部黑褐色,头、腹、喉为白色,散在少量黑褐色斑点,称为“念珠斑”。尾部扁平,尾尖的一片鳞片较长,称为角质刺,俗称“佛甲刺”。如果被蝮蛇强行抓住,无路可逃,它就会掉转尾巴,破腹自杀,“死不沉目。”

五步蛇虽然有毒,但却是我国珍贵的中药,是封建王朝皇帝指定的宝物,也是出口的珍贵药材。关于其习性和药用价值,唐代柳宗元在《捕蛇者》一书中说:“永州野有异蛇,有黑有白。触草而死。要咬人,没有防御。若得蜡为饵,可除强风、痉挛、瘘管、疖子,杀肌、杀三虫。”宋庄绰《鸡肋》载云“蕲蛇”:“今医者所用,乃采于周琦祁阳镇之山中。五里镇有灵峰寺,寺后有洞。洞口是一条蛇,极为罕见。得之者,必贡之。洞内外的财物虽然干燥,却依然明亮;黄梅各县虽然相邻,但旱情一看就停了;周树宿松县也毗邻黄梅,它们之间也有一条鸿沟。如果是干的,两眼不清。”明代医学家李明珍曾多次到龙凤山,亲眼目睹蝮蛇吞食石南并将其逮捕。根据实地观察,他写了《蝮蛇传》。在《本草纲目》中,他还详细记述了尖吻蝮的形态、习性、捕捉和晒干的方法及其用途。他说:“花蛇在湖泊和四川都有,但今天被称为蝮蛇。但是,土地不多。市场上的货物和打官司的人都是从江南兴国州的山里来的。”根据他的说法,真正的蝮蛇是“一种有黑白花的龙嘴,背上有24个方胜纹,腹部旁边有念珠状斑点,尾巴尖有一个佛手指甲,主要吃石南藤上的花和叶子。”人们用这个来找到它。如果他们先撒沙子,他们就不会动。用叉子拿着,用绳子吊着,在水里切开,从后面洗它的肚子。《尔雅义柴》也有类似记载:蛇死后闭,漳州的花却开。若在两界之间,必开必闭,故人必考之。”

蕲蛇原产于周琦龙凤山、麒麟山、凤凰山、玉湖,蕲春、习水交界的三角山偶有。据清初顾景行《黄公说子》记载:“蛇分黄、白、黑三种,黄、白花可得数十金。黑花只是在数金子。昨日龙凤山洞产,今不存,乃三角山出,一岁得不到。土人拿到肉一定要吃。不然它会飞起来,牙齿又尖又毒。如果人的手脚被嘴和牙齿弄伤了,就会被人用刀弄断,以后就没救了。”他还说:“店里的货都是浙江蛇,不是蝮蛇。花和指甲一样,土人分不清。但三角山在两旗交界处。相传蛇一旦越过结界,就只有一只眼睛了。”尖吻蝮蛇需求量很大。《黄州县志》载有一首民歌说:“蝮蛇,谁能教你驱风邪?我的老板索尔急了,船上的大夫只勉强我,我一时半会儿断不了皮肉。”蝮蛇喜欢潮湿凉爽的地方,生活在山谷和溪流的岩石上,落叶中,竹林下和草丛中的洞穴里。外出时,它常潜伏在烂草和枯叶之间,以便攻击、觅食和隐藏自己。

尖吻蝮是一种杂食性蛇。它的食物包括青蛙、蟾蜍、蜥蜴、鸟类和啮齿动物,其中吃啮齿动物的频率最高。尖吻蝮是胎生的,生下来很瘦,生长很慢,是一种稀有动物。

蕲蛇味甘咸,性温。蛇肉具有祛风除湿、祛风散寒、舒筋活络、解痉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及神经痛、风痹疥疮、周身疥疮、脓疱、瘙痒、恶性疥疮、惊风、口疮等症。

尖吻蝮蛇窖藏酒色泽清亮,口感润香。具有祛风活络、舒筋活血、祛寒湿、滋补强壮、治疗跌打损伤的功效。它是治疗麻风病的特效药。《鸡肋》:“宜轻宜小,四两可值一千尺。”他还说:“夏蚀盖盆者,治病犹有功。”(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