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理脾胃?医圣张仲景,两千多年来一直在健脾助你。
脾胃不和百病。《伤寒论》如何治脾胃(附医案)
很多朋友在后台反应,想了解脾胃调理的知识。的确,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脾虚,十个人中有九个肠胃不适,消化吸收能力差,脸色晦暗难看。
我们也处在一个讲究吃的社会。和别人打招呼的时候,经常会说,吃饭了吗?这真的是对脾胃健康的关心和提醒。
另外,我们谁不是在想每天工作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养家糊口任务艰巨。想多了,心里就会不平衡。所谓担心会伤脾。长期处于这种担心和焦虑中,你的脾胃会受到伤害。
现在有多少人敢说自己脾胃很强?
你的胃怎么了?
胃口很好,胃口很好,味道很好,特别能吃,但是吃了之后不吸收长肉。
我经常饿,但是吃了之后觉得肚子胀。
虽然觉得饿,但是不想吃,只能自己吃。
我胃口中等,能吃,但是吃了之后容易胃胀胃疼。
胃特别敏感。换个地方或者季节,一紧张,不管吃什么都会肚子疼。
很明显,我的胃害怕吃冷食,但是我总是想吃冷食,我也喜欢吃冷食,但是吃了之后又觉得不舒服。
总觉得胃胀,腹胀,打嗝,感觉肚子里有很多气。
胃酸反流,烧心,胃里有灼热感。
胃痛胃胀,怕吃凉,一感冒胃痛明显,还会拉肚子。
当你紧张或生气时,你会胃痛和胃胀。
大便不好,经常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发作,或时干时稀。
明显没有吸收,无论吃什么,大便里都能看到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便秘多年,大便干燥无果,一直用泻药。
不想喝水,一喝水就想吐,或者一天都不渴,水喝得少。
晚饭吃多了,睡不好,或者晚饭吃不下。半夜吃东西会肚子疼,要去医院。
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肠炎病史。
你买了多少?
上面列举的症状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其实中医所说的脾胃,《伤寒论》所说的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不仅仅是指饮食,实际上涵盖了多个系统的功能,包括心肺、消化、精神心理、生殖等等。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要讲的就是这种以肠胃不适和消化问题为特征的“脾胃失调”。
为什么脾胃总是有这些问题?
1.食欲问题
脾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食欲。你的胃口怎么样?
消除谷饥是指人容易产生饥饿感,食欲旺盛。大多表现为上火,助消化,暴饮暴食。比如《伤寒论》中提到的“合热可消谷饥”,即有热时,人会非常容易产生饥饿感,吃得很多。一般可伴有口渴多饮、口臭、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
不愿意吃,就是没有胃口,不想吃很多,但是还能设法吃一些。
大家耳熟能详的《伤寒论》第九十六条说:“寒热之交。胸胁满苦。呵呵(默默)不想吃。不安和呕吐...小柴胡汤为主。我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这是轻度的胃虚。
“饥而不食”之症,中医多认为是胃阴不足所致,常用益胃汤、山药、麦冬等滋阴养胃。那么大家可以这样处理吗?
《伤寒论》第326条规定,厥阴为病。解渴。怒打心头。我觉得心里热乎乎的。饿了又不愿意吃饭。吃了会吐。好处不限。有一种解渴,饥肠辘辘,感觉饿了,却不想吃。为什么?
“饿”是中焦的问题。有内热(心口疼痛)和水饮(呕吐)影响消化,导致胃气不足的情况。这时候如果强迫自己吃东西,就会呕吐。如果用攻的方法,会有利可图,会拉稀。
还提到了一种特殊的症状“糖尿病”。很多人一看到糖尿病就会想到它。中医的糖尿病综合征包括一些类型的糖尿病,但不能完全划等号。“解渴”其实是指这个人口渴,喝了很多水,但同时伴随着尿液的过度消耗。有尿喝多尿频的问题,就是病入下焦(排便,妇科生殖问题等。都属于下焦)
厥阴病兼有寒热,胃虚饥。不仅是中焦,下焦也是。这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情况,需要具体的辩证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因为胃里缺少体液。
不能吃,不能吃,这种情况要分寒、热、虚、实。
例如,第228条"......................................................................................................................................................................饥饿不能吃东西。但是那些大量出汗的人。栀子黑豆汤为主。”心烦意乱,烧心,烧心,有些人描述感觉胃里烦躁不安,燃烧不舒服。同时觉得饿,想吃东西,有食欲,但是吃不下。
这种情况明显是上火引起的,所以我心烦意乱,出汗,胃灼热。胃里也是虚虚的。不能吃,不能吃,因为有热和水的混合物。舌苔一般是黄而厚的。
这种湿热水和饮料混合不足,使用栀子黑豆汤。栀子黑豆汤不仅可以治疗胃灼热、反酸烧心、饥不择食,如现代医学经常提到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还可以治疗心烦、失眠、胸闷、咳喘等症状,只要符合病机。
这种“不宜食用”的栀子黑豆汤,特点是火证、热虚、内寒。
比如“不能吃,名寒”,就是胃里虚寒导致的饮酒不畅。饮食消化需要能量来支持。胃寒的人消化吸收代谢能力差,吃不下饭,不想吃东西,也不想喝水。
如果辩证考虑真的是月球内部寒冷的问题,“那是因为它包含了寒冷。”天气暖和的时候。适合四代人。要用温里的方法,用甘草干姜汤、四逆汤、真武汤来保持温度恒定。
可能有人会问,我脾胃虚寒,可以吃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吗?
理中汤(或药丸)在《伤寒论》中有三个主要用途。
首先,霍乱是有益的。古人所说的“霍乱”在今天已经不是传染病,而是上吐下泻的症状,称为霍乱。
二是不想吃饭,就是拉肚子,胃口不好,不想吃饭。屋里冷影响消化的问题。
第三,大病后喜欢长时间吐痰,唾液增多,经常呕吐。唾液清稀,胸口有凉意,表现为胸痹心痛。这是我上焦上冷,还可能伴有食欲不好,吃的少,腹痛,腹胀,便溏,尿频等可能出现的症状。
这几种情况的相似之处是胃寒,伴有胃虚用人参。附子理中汤(丸)变成附子理中丸,对寒湿危害更大。用附子和干姜增强温里的力度。
而理中汤(丸)和附子理中汤(丸)主要是因为太阴冷水,偏于实际。温里不是补药,而是祛邪攻邪的方法,针对寒邪内盛的疾病。
如果你已经很虚弱,不适合攻邪,伴有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腹痛、腹胀、尿频等症状,虚弱主要伴有内寒。此时不宜使用理中丸等温补剂,可考虑用少阴补虚的方法。
我忘记了我的老师曾经处理过一个反复腹泻的病例。老年患者几十年来都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西医几十年来效果一直很差。长期伴有多汗、怕冷、睡眠差、口干、腹痛、乏力等症状。经过辩证分析,使用了焦汤艾(主要用于补益、温养津液和血液)。患者症状全部好转,最后腹泻停止,以后也没有腹泻。
此外,有些重症患者在明显吃不下东西的情况下,可以突然进食,需要考虑是否“中间除外”。除了中间,都是胃会衰竭的征兆,类似死光。胃气不恢复就很危险,没有胃气就会死。
所以,虚实相生很重要,尤其是脾胃病,是选择祛邪还是补虚,根据不同的原则,病机也不同,而不是千人一面盲从。
吃了就想吐,有食欲,但是吃完就想吐,或者吃完马上就吐。
比如《金匮要略》中提到“大黄甘草汤是治食后呕吐者的主方。”“这个呕吐物不能吃,吃了会吐。不是前面说的胃气不足的问题,而是真的有邪气,胃热影响吃饭,热偏了。用大黄、甘草配苦祛邪。甘草在这里不是补中益气,而是祛邪。
还有“水进则吐”的水逆,如五苓散综合征;小半夏汤呕吐证。谷不能下”,胃因饮酒反作用而虚弱;妊娠梗阻“孕期呕吐”;还有现代医学的问题,比如食道癌、肠梗阻、肠胃炎、食物中毒、全身感染、颅内高压等。,吃的时候会引起呕吐。
呕吐没有特异性,也没有适合所有人的特效止吐药。比如有“呕吐圣药”之称的生姜,适用于内息过盛或冷饮引起的呕吐。内热过盛引起的呕吐,伴有明显的烧心、口臭和便秘,不能用于止呕,反而会助热加重不适。
2.饮食偏好
一般健康人吃热的或冷的都可以,没有特别的禁忌。
如果喜欢冷,讨厌热,爱吃冷食,吃冷食没有不适感,那显然是内热。
喜欢暖暖的,喜欢热的,怕冷的,吃冷的难受。这是内寒。
但是有的人很奇怪,喜欢冷,想吃冷的,心里凉的东西,但是又怕冷,吃冷了胃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
喜欢冷,想吃冷的,这是热的,但是怕冷,吃着难受,这是冷的。这种人寒热夹杂。用干姜、附子温里有助于清热,用大黄、黄连清热会防寒。需要仔细辩证分析,合理配伍。
我以前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人,喜欢感冒但是喝了酒后感觉不舒服,肚子疼,拉肚子。我胃口一般,有时候觉得胃胀,有时候觉得能吃。打嗝胃酸倒流。我的胃怕冷,但是我想吃凉的。大便困难,又干又稀。后来用了乌梅配方,效果挺好的。
乌梅性温酸,可减少不良反应,治上气打嗝呕吐,治腹泻,有滋补作用。能兼顾内热、内燥、内冷水、胃虚等问题。
梅子尝起来是酸的。打嗝反酸有必要忌用酸药吗?其实不一定。很多人认为反酸是胃酸分泌过多,于是下意识地使用所谓的抗酸剂,如瓦楞子、海螵蛸、白芨等。但其实反酸有寒热之分,有虚有实,只要辨证符合病机,就可以用。
3.胃痛、胃胀和腹胀
肚子疼,腹胀,腹胀的原因很多。《伤寒论》中有痞证、胸结、隐结、胸痹等说法,都要分寒热虚实。
比如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心胀”有内热;理中汤“小腹呕吐不足以食”的原理是其有内寒;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特点是寒热结合。五菱粉的“揪心”“排尿不畅”是水结。厚朴姜半夏甘草参鸡汤的“汗后腹胀”倾向于气虚证,伴有轻度饮水。.......
这里也介绍几个伊伊治疗过的医案。
第一份病历是吃了不洁食物后引起胃痛,胃堵塞1周,并伴有腹泻。吃了吗丁啉后,胃堵略有缓解,但还是不舒服。这个人吃凉也不舒服,胃怕冷,但是喜欢吃凉菜。排便后腹泻、胃痛、胃堵症状缓解,排便后舒适。忘了老师用的是四逆散,病人吃了药就好了,不适感也消失了。
第二例也是胃疼腹胀的病历。患者胃痛,轻度腹胀,反酸,吃凉明显。喝水一般,胃口很好,2~3天排便1次,有时干有时稀。伴有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记得老师给病人喝了枳实桂枝汤,效果也很好。
第三份病历是一份复杂难懂的病历。病人腹胀,排便困难,手脚肿胀。症状持续十年左右。天热天冷生病就好。服用酵素李子和利尿剂有一定效果。
投诉:每天下午2~3点,肚子感觉沉重,胀胀的,想大便,想小便却解决不了。同时感觉全身浮肿,体重增加。吃完后觉得胀胀的,想吃又能吃。感觉轻度胃梗阻,胃胀,没有胃痛,打嗝和反酸。胃怕冷,喜欢热的食物。排尿困难,尿液发黄浑浊。不吃利尿剂,晚上就起来一次。如果吃了利尿剂,晚上起来三四次,第二天就觉得轻松了。大便难解。不吃药,两天一次就难了。会先干后粘,不带血。
腹部检查:腹部压迫中度压痛,腹部有浮肿感。
老师用桂甘石膏季芳汤,患者间断服用10剂量,症状消失,基本恢复正常。
这三份病历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和胃梗阻,以饮食和排便的消化排泄异常为主要表现。但由于病机不同,最后的药方也不一样。
按照时代的一般思维,如果遇到胃胀的综合征,就要考虑胃气不能正常健康,气郁。平时治疗以理气健脾和胃为主,多采用理气消积的药物,如莱菔子、厚朴、陈皮、山楂、佛手、香橼等。但是,如果不综合分析这个人的四诊数据,把握寒热虚实,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偏,往往只求一时之效,甚至完全无效。
胃痛、腹胀、胀气、消化不良、恶心、打嗝...经常肠胃问题总是不好的,辨证是否正确是关键。
4.大便问题
最后说一下大便的问题。正常排便一天一次,香蕉状,干而不稀,排便习惯有规律。排便后没有血。
现在人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便秘,腹泻,大便干燥等等。还有黑便、血便(首先要排除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大便的问题一般与现代医学中的肠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癌等密切相关。
便秘一般是内结的问题。还需要区分寒热。阳明有热致大便硬而难行,腹部体检时多有压痛拒按、腹胀满等表现。还有肠内体液不足引起的大便干燥。或因尿频、津液流失而大便干燥。还有就是水结引起的硬便。此时通常没有明显的腹部压痛,拒绝按压。
腹泻首先要排除饮食不洁。大家很容易想到太阴是否存在喝凉水的问题。津液缺乏驱动能量,津液停滞变成饮水,饮水向下运行,表现为尿频、便溏。冷峻的夏利多考虑的是的四代文。
但其实太阴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厥阴病都可以引起腹泻、泄泻。还需要区分寒热。
少阴病的底线是“自渴”,与太阴的“自渴”不同,提示少阴津液不足的问题。主要考虑大黄甘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方向。少阳湿热时,应考虑秦煌汤。同样,泻心汤、栀子黑豆汤、吴梅丸、白头翁汤、甘草明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
大便干稀的时候,再考虑喝水的问题。喝水不一定是凉的,也要分寒热。阳明少阳可以有热水喝。农历天冷了可以喝水。阴虚津亏也会导致津液不足而饮水。厥阴病也会引起饮水问题。
根据寒热两虚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剂,而不是一看到便秘就用大黄、芒硝、芦荟,或者开麻仁丸、和胃理气汤。一见腹泻就止泻,用赤石脂、秦皮等。关键是要区分清楚。
最后,我也推荐一些常见的健脾养胃的食物。不仅是食物,还有药物。《伤寒论》有许多治疗方剂。
1.精力
钱进·方艺将姜描述为“辛辣而微温”。治伤寒,头痛鼻塞,逆气咳嗽,止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去除恶臭,连接神灵。」
生姜是一种表里兼顾的药物。可以去后面喝杯冷饮。如果不小心吃了生冷的食物,肠胃不好,吐水,可以用一些生姜。孕妇感到恶心不适,妊娠反应较重,胃虚怕冷者也可使用。
燥热就不能用了。
2.枣
《千女翅》:“枣味甘、辣、热、滑、无毒。主宰心中邪气,滋养脾气,助十二经脉,平胃,疏通九窍,补充体内不足的津液。受到惊吓,四肢沉重。可与数百种药物配伍,补中,强志,消烦。治心悸,治肠郁。生枣味道辛辣,吃多了会让人口干舌燥,胀胀的。苦、寒、热者不宜多食伤人。」
大枣性温,补中焦,但不小,不宜乱吃。如果胃里有燥热,或者胃比较虚弱,就容易胃胀,气盛。
张仲景说,人体是和平的,但需要好好养,不要贸然吃药。没病就不要乱吃药,包括进补。
很多人没事干,就想吃点补药,以为是好事,殊不知药有偏,会影响人体气机,反而容易生病。所以,脾胃的日常调养,关键在于饮食的调养。三餐定时,不暴饮暴食,不吃压缩饭,减少不必要的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