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的中医临床实践体会
主要临床表现
患儿持续高热2~3天以上,体温在38~39℃以上。多汗,烦躁不安,精神疲劳,经常口渴,水少,气短表里,舌尖红,舌淡。脉搏微弱。
发病机理
因为孩子是少年阳之体,天性娇弱易亏易固。患外感邪气,微汗,服药偏寒,导致阳虚阴盛,表里两虚,气不归元,阳浮于外而发热。高烧不退,正气大衰,阳气失能,邪不胜正,邪因犹存。
辨证要点
1.年龄与体质:(1)此病患儿一般为1~5岁,因为是雅阳之体,易虚易固。(2)多见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或有慢性腹泻史者;(3)多见于面色苍白、虚胖、易出汗、杨琪不足者。2.高热3天以上,持续发热,持续出汗,反复使用清热药而持续发热,症状加重。3.面色苍白、多汗、舌淡、尿清、便溏、肢冷、脉弱等患者。
有上述症状,高烧40℃的人,也可以大胆使用退热药物,恢复阳气,抢救不良反应。临床上只要抓住一两个主症就可以应用,因为小儿阳虚的征兆暴露出来了,变化最快。早期应用扶正培本、恢复杨灿的方法可防止疾病的发展,提高疗效,挽救危重病人。
治疗处方
为治疗扶正复阳之病,本方以人参、附子、姜炙、龙骨、牡蛎、炙甘草四味回阳汤加减(人参、附子用量大于10g)。如果有综合征,要在根治的基础上稍微加减治疗。这种综合征的辨证论治,不仅针对儿童,也适用于成人。如果舌红无苔,脉象急促,则是阴道液的严重损伤。用加沙人参、石斛、麦冬、五味子滋阴;便溏四肢冰凉,属于脾肾两虚。应加白术、益智仁,并增加炮制姜的用量,以温脾肾。气短导致气短,运动更差。就是因为肾不满足气,加了黑西单镇。
如有面色苍白、咳嗽有痰、气喘、多汗、肢体麻痹、脉沉、气短等危象。,孩子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只要把大剂量的温水带回阳气,阳气就生了,阳气就死了。迫切需要在上述基础上添加山茱萸,以增强回阳功能。或者用山西灵石县老中医李可的变态救心汤。山茱萸味酸温,能大大收敛元气,振奋精神,止涩,滑脱,涩中。其性滑,故可通九窍,疏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张锡纯在《医热情参西》中称赞“山茱萸”,胜过人参、黄芪。山茱萸覆盖果肉的性质,既能补肝,又能被阴阳气血会散的人采集。所以救世之药要以山茱萸肉为先。“李克劳的异常救心汤,增强了仲景四逆汤回阳救逆的功效。也就是说,重用附子和山茱萸后,配方发生了质的变化。笔者在临床上曾用此汤治疗过几例阳虚濒死患者,均痊愈,确实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病历的例子
病例1(此病例为的医学病例)杨,男,6岁。感冒后发高烧五天,我错过了。以前的感冒药不管用,我的烧也没退。我口渴,出汗,呼吸急促,咳嗽,心烦意乱,舌红,津液不足,脉搏加快。第二个医学诊断是邪热壅肺,给麻杏石干汤配桑白皮和黄芩,清肺和胃。服药后发热不减,抗强发热更强烈。诊断显示高烧39.6℃,烦躁口渴,但不多;小便无碍,精神疲惫,四肢不温,呼吸短促缓慢。舌淡,脉微而数。这才是真正的气虚微阳的寒假热证。加四种回阳饮治疗:人参10g,附子15g,泡人参15g,炙甘草5g,龙骨牡蛎20g,薄荷5g。服用1剂量后,热势逐渐下降,脉搏有力,烦躁大大减轻。再来一剂,所有的症状都会被治愈。
病例2熊某某,女,3岁。8月23日首诊2010。吃了之后反复发烧近一周,用了多种抗生素和中药消积清热都没有好转。诊断为高热39.2℃,腹胀,纳差,便溏,四肢不温,口干舌燥,舌淡,苔微黄腻,脉弱。这是脾胃虚寒之证,饮食损伤处理不当,导致阳虚目过。用四味回阳汤治疗:附子65438±00克,炙甘草5克,干姜6克,白术65438±00克,焦三仙6克,金银花65438±00克。服用1剂量后症状改善,再用四君子汤调理脾胃。
病例3邹某某,女,2岁,2009年2月11初诊。因感冒后反复发热咳嗽65,438+00多天,服用中西药物反复无效,发热38.5℃,咳嗽气短,自汗,四肢冰冷,小便长,口干舌燥,舌淡苔湿,脉弱,入院市级医院治疗,确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给予输液、抗炎治疗。半天后,孩子的咳嗽和呼吸困难加重,精神更加衰弱。患者家属延误诊治。其症状为自汗、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口唇沉郁、咽部有痰、呼吸浅短、脉微断肠。这是真元不足,肾气过盛,阴溢于内,阳亡于外的证候。告知立即停止输液抗炎治疗,用四味回阳汤治疗。服用上述1剂量后,咳喘大大减轻,大便两次缓解,吐出大量稀白痰,发热也消退。服用两剂后,汗聚四肢暖,精神食欲好转,咳喘消失。经过半个月的附子理中丸治疗,孩子越来越强壮。
从经验中学习
真正的寒假热,是一种里真寒外虚热的综合征。其机理是由于阴寒内盛,阳气外盛,阴阳寒热相斥,也称“阴胜阳”。临床上这种综合征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一定要治好。如果误以外感发热治疗,往往会崩溃,导致危象。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只有细心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不被假象所迷惑,才能挽救危机。明代中医张景岳在《净月全书·中川录》中详细总结了真寒假热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及治疗方法。他的经验有助于我们理解扶正复阳在发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