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有哪些用中草药治病的例子?
《史记》记载:扁鹊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护士长。招待所来了一个叫常桑军的客人,行为举止与众不同。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个奇怪的人,总是对他毕恭毕敬。常桑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个普通人。十多年来他一直来来往往。一天,他让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地对扁鹊说:“我有一个被禁止的处方。我老了,想传给你。不要泄露出去。”扁鹊说,“好吧,是的。”这时,常桑军才从怀里掏出一颗药,递给扁鹊,并说:“用池塘里的水喝下这颗药,三十天后你就会知道许多事情了。”然后,他拿出所有的秘方,给了扁鹊。说完,龙桑军突然消失了,扁鹊觉得他更不可思议,心想,也许他不是凡人。扁鹊按照常桑君的方法连续服药30天,奇迹出现了!“墙那边见人”就是看到墙那边的人。所以,你看别人的病,你能看到病人五脏六腑的所有症状,但表面上,你还是在为病人把脉。
这个故事很神奇。真是难以置信。那么,扁鹊真的有特异功能吗?这可能吗?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不相信人有特异功能。因此,在讨论扁鹊时,他们往往避而不谈。当然,有些人认为有特殊功能的人,比如扁鹊。
如何理解这个记录?我觉得所谓的扁鹊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见一面墙”,我估计是后人加给他的。也就是说,因为扁鹊的诊断非常准确,他解除了很多病人的痛苦,特别是他对病人的症状讲得非常准确,所以后人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神呢?于是他加了一段,说他有看透人腹部的功能。其实我觉得他不可能有特异功能,这是后人加上去的。但这个故事说明,古人追求的是治病的最佳状态——“看五脏症结”。这里的“见万物”不仅仅是指看到心、肝、脾、肺,而是各种病变。其实指的是中医四诊之一的“望”的最高境界。
中医诊断的高层次是发现和检测隐藏在身体内部的疾病。所以中医有“藏象学说”。所谓“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古代的“脏”和“隐”两个字是相通的,这也叫“隐”象论。“藏”是指人体的内脏,“象”是指内脏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在体外反映的各种体征。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以医学实践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看五脏六腑”的故事,其实讲的是扁鹊通过“看”来诊断疾病,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目前还不能简单说是“特异功能”。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扁鹊刻苦学习,不断总结,使自己的学识和医术达到了常人无法超越的高度,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然而在《史记》中,有一段是关于扁鹊未能救治六种情况的,这与他救人的形象大相径庭。那么,这个“六不治”记录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张唱片?
在扁鹊周围,有一个所谓的“六不治”之谜。这意味着扁鹊有“六治”原则。所谓六不治,《史记》有这样的记载:“狂妄,不论理,不可治;轻身而重财,两治也;衣食不遂,三治不愈;阴阳合,脏气不定,四不可治;不能吃药,五个疗程都治不好;如果你相信女巫而不相信医生,六次治疗都不会痊愈。如果有,那就极难治疗了。”①
这段话的意思是,依仗权势,目中无人,骄横跋扈,放纵无理,永远无法根治;贪图金钱而轻视身体是第二种疗法;丰衣足食,不能适当调节,是三不治之症;阴阳失调,五脏功能异常,病深不早医,为四不治;如果身体很虚弱,不能吃药,那就是五不治;那些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人,就是六无药可救。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是很难治疗的。
关于“六大不治之症”,许多研究扁鹊的著作都被视为扁鹊的思想和理念,甚至被肯定具有现实意义。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讨论。
第一,从《史记》的写法来看,不像是扁鹊的文字,因为没有“扁鹊曰”这个词,而像是司马迁的亲笔评语。在“六大不治之症”前面,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人患多种疾病;大夫的病就少了。”意味着人们担心的疾病太多,医生担心的治疗方法太少。我不知道是谁说的。
第二,作为医生,“六不可救药”有些是不合理的。我们来分析一下:
如果不根治,“傲慢与理智无关”,也就是说,傲慢无理。的确,无论古今,社会上肯定有这样的人,但毕竟是极少数。他们有些不讲道理,有些无知,有些有病,脾气不好。作为医生,应该做细致耐心的解释,让他们改变态度,冷静下来,而不是简单的关上门,不给治疗。当然,极其嚣张的除外。
第二,不治就“轻身体,重金钱”,指的是轻身体,重金钱的人。这类患者也是少数。古往今来,下层民众没钱看病,却因为穷而看不起病。如果他们有钱,谁不想治病呢?如果你生病了,你不能吃或喝。钱有什么用?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无论古今,普通人往往不是迷恋金钱,而是因为穷,看不起病。作为医生,要向患者解释金钱和健康的关系,同时尽可能使用更便宜的药,让患者用得起,让患者配合,减轻患者痛苦。如果病人舍不得花钱,就不治疗,这是不合适的,也是违反医德的。
三不可救药,“衣食不适宜”,指的是衣着饮食不能适当调整。如果穿的少,冻着了,吃多了会伤肠胃。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且不可避免的现象。现在去医院的大部分都是衣食不愁的人。如何治愈它们?如果这个治不好,那医院还不如关门呢!
四不治,“阴阳合,脏气不定”,指体内气血紊乱,五脏功能异常,脏腑功能严重衰竭。从医学上讲,这类患者比第三类更严重——“衣食不遂”,但仍属于可治范围。从医学常识来说,阴阳相对平衡是健康的表现,生病的主要原因是阴阳平衡被打乱。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治疗的根本原则是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泄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恢复健康。
五无药可救,“不能吃药”,指的是体弱多病的人。当时治疗主要靠吃药。一旦身体虚弱,不能吃药,真的很危险。不过,针灸和其他方法也可以使用,这实际上是在扁鹊做的,所以不能说没有治愈。
六无救,“信巫不信医”在“六无救”原则中更为合理。他一旦遇到这样的病人,不听劝阻,就得自己照顾自己。这个原理在巫医不分的古代有利于医学的发展。如今,相信巫医和巫术的人毕竟不在少数。只要他们上门要求治疗,就会得到治疗。除非他们什么都不说,否则只能自担风险治愈。
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该说除了第一条和第六条,顽固不化的可以不治,其他四条古代和现代都要治。
总而言之,我不认为“六治”是扁鹊的主意,因为它不符合扁鹊的医疗实践。扁鹊有同情心,他不会坐视不管。这段话可能是司马迁讲了扁鹊的故事后的切身感受。
扁鹊是中医史上的医学家,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被后世医家尊为创始人。医学自古以来就是一家,但是所有的名中医都对中草药非常精通。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伟大医学家和中草药的故事。扁鹊发现牛黄是一个著名的例子。那么,流程是怎样的呢?牛黄真的是扁鹊发现的吗?
众所周知,牛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用牛黄配制的中药非常多,几乎每个人都吃过。但是牛黄是怎么发现的呢?据说是扁鹊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