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冬虫夏草,简称冬虫夏草。目前世界上已报道有400多种冬虫夏草寄生在昆虫、蜘蛛等生物上并产生子实体。中国已记录68种。在国内外一些人和学者的概念中,凡是被虫草寄生并能产生子实体的真菌组合,统称为冬虫夏草。而我国的中医,我国绝大多数的学者和民众以及本文所指的冬虫夏草是指冬虫夏草形成的虫菌结合体是(伯克利)saccardo (1878),它只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边缘地区的高山草甸,寄生在昆虫纲、鳞翅目、蝠蛾科的幼虫上。;其他组只叫冬虫夏草,不叫正宗冬虫夏草。

一、冬虫夏草及其寄主昆虫的药用历史和发展现状

药用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见于清代王安《本草纲目》(1694):“冬虫夏草味甘,能护肺肾,止血化痰,止劳止咳。四川嘉定产的最好。冬在土中,形似老蚕,毛动,夏出土,化为草。不吃的话,冬天会变成虫子。后来赵学敏的《本草纲目》(1756)记载:“冬虫夏草与人参同功,可治诸虚损”,书中还详细描述了冬虫夏草的产地、食用方法和用量。在1757年吴续的《本草》一书中也指出:“冬虫夏草护肺肾,止血化痰。“后来的《千囊》、《文献考证》、《四川通志》、《本草》等数百种中医古籍都有记载冬虫夏草。

中国将冬虫夏草作为药材出口到外国的历史比文字记载的还要长。从明朝中期开始,在1400-1465年期间从浙江传到日本,被贵族广泛食用。1723年,欧洲传教士让-加特利·茨库(Jean-Gartley Tzku)将从中国西北采集的虫草带到法国,列奥谬尔在法国科学院学士会议上介绍了这种虫草,并列入会议纪要。1943年,伯克利鉴定中国冬虫夏草,正式命名为中国冬虫夏草;1878年被萨克多归类为虫草。冬虫夏草的研究在国外引起了关注,中国的冬虫夏草也开始闻名于世。

冬虫夏草因仅分布于中国而享有很高的声誉,数百年来被中国和亚洲人民视为可与天然人参、鹿茸相媲美的珍贵滋补中药材。它具有温和的药用效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更广泛地用于医药和食品。在我国早已是药食同源的高级滋补品,一年四季皆可食用。老幼病残体弱者皆宜,无任何副作用。70多部古代中医文献对冬虫夏草的作用总结如下:“能补阴阳,治劳咳,各种虚损;它的优点与人参、鹿茸相同,但它的性质温和,适用于所有年龄的体弱多病的人...“建国以来,我国有200多种药书详细记载了冬虫夏草的功效和用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功能为“补肺肾,止血化痰”。可用于慢性咳喘、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软。”随着国内外医学的发展和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逐渐普及,近年来人们发现冬虫夏草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广泛。研究证明,它具有镇静、止血、抗惊厥、降血压、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凝集、抗衰老、调节人体免疫力、抗肺癌、淋巴瘤、肝癌等作用。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药学和生物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相关研究报告大幅增加。

我国最早对青藏高原蝠蛾属的分布进行科学描述和公开发表的是Poujade1886,是一种蝙蝠蛾;,是在四川省宝兴县的雪山上发现的。后来,Alpharaky和Staudinger等学者分别于1889和1895在西藏发现了两个物种,即:星云H.nebulosus(谐音:H.luteus)和H.varians。1909年,Oberthur在法国Armorica半岛整理从中国西藏和四川带来的药材和植物标本,发现一种成年蝙蝠蛾,以半岛的名称命名为H.armoricanus。但新物种发表时解释说,这种蝙蝠蛾的起源可能是中国的川藏高原,因为在半岛上还没有发现。后来,直到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四川康定采集到大量的蝠蛾成虫和幼虫,经朱鸿福鉴定,与在法国阿马里卡半岛发现的蝠蛾属为同一物种,因此命名为蝠蛾虫草,并确定为我国特产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之一。到目前为止,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发现了37种中国特有的冬虫夏草寄主昆虫。

二、冬虫夏草和蝠蛾人工栽培及产业化现状

(一)人工培育有性冬虫夏草的现状

20年来,60多个科研单位、数千人在人工栽培冬虫夏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和探索。云南、四川等地在高海拔地区小面积培育有性类型取得了成功经验,但由于周期长、推广对象少、投资大、收益低于高海拔地区自然采集等诸多因素,一直没有大面积推广。在云南、四川、浙江、甘肃、青海、北京、福建、广东、贵州、广西等省(市、区)的中低海拔地区,人工培育有性冬虫夏草的研究也开展了多年,虽然其中不少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如云南、四川两省在昆明、成都、重庆等地成功繁殖了蛾类昆虫。在浙江等地,蝙蝠蛾类昆虫已在室内繁殖成功;但由于没有解决虫菌接种和子体批量、重复生长的困难,不能称之为成功培养。离低海拔小面积、小批量、多次人工培育有性冬虫夏草的目标还很远。虽然有几家公司宣称已经成功在中低海拔批量培育出有性冬虫夏草,但实际上科学可信度极低。因为:

(1)目前还没有人能够长期稳定地分离培养出正宗的虫草真菌(即在培养基上反复长出大量的子座)。在青海、云南、四川、北京等地栽培了基质,但其子囊孢子很少或没有,生长不稳定,并不代表掌握了中低海拔有性人工栽培技术。

(2)冬虫夏草的人工无性培养技术相对容易掌握,在室内接种蝠蛾幼虫即可感染进入僵期,但完成有性形态并长出子座和子囊孢子的情况少见。

(3)除了海拔、气候、土壤、气压等环境因素外,细菌之间是否存在多菌感染?如果是复合感染,哪些细菌在起关键作用?它在什么时期与冬虫夏草一起发挥作用?等等,问题不清楚。

因此,在中低海拔地区批量、重复培养性冬虫夏草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即使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大规模人工栽培冬虫夏草,也需要进行很多技术实验。因此,人工培育有性冬虫夏草,要实现规模化或工业化生产,还非常艰巨和遥远。

(2)人工培养无性冬虫夏草的现状

由于人工培育有性冬虫夏草难度太大,近10年来,大部分开展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单位和科研人员都转向了无性的研究和应用。由于冬虫夏草的无性培养技术容易掌握,而且从自然界采集的冬虫夏草中分离的真菌大多具有与冬虫夏草有性成分相似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所以各地都把自行分离的真菌确定为冬虫夏草的无性阶段,并纷纷办厂生产菌粉,进行开发应用。目前,自然界中从冬虫夏草体内分离出的冬虫夏草有9属31种,其中北京、吉林、山西、上海、青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云南、贵州等40多个省(市)发现有16种。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深层大规模发酵培养和固体培养作为有性冬虫夏草的替代品,部分厂家已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如凌志胶囊、金水宝胶囊、宁心宝胶囊、心肝宝、冬虫夏草鸡精、冬虫夏草胶囊、冬虫夏草酒、冬虫夏草人参滋补酒等20多种产品,年产值达1000万元至数亿元。而且,由于人工繁殖周期短,产量高,菌丝体和分生组织袍作为冬虫夏草有性替代品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