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后喝中药。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认识到人的精神状态对消化系统有很大影响。中医有“脾主思维”、“思维伤脾”的说法。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整天心事重重,吃饭没有好胃口,生气容易伤肝。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木能克土,所以生气伤肝,肝不舒服,就会累及胃,就可能出现胃痛。中医也认识到胃病多发于寒冷季节,“寒囿于胃,故痛而吐”,说明寒能促之。
你可能听说过“综合征”这个词,这是一个中医术语。“证”是指证明和证据,“待”是表达的意思。根据不同的表现,可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规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是中医的精髓。
中医在治疗胃病时,将胃病分为很多证型,临床上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肝胃不和型
主要症状:胃胀或肋部胀痛,嗳气频繁,泛酸,表现嘈杂,舌红,苔薄白或厚,脉细。
对于这类患者,中医采用的治疗原则是“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 2 >.脾胃湿热型
主要症状:胃腕灼痛、口臭、口苦、小便黄、脘腹胀满、口干但不想喝水。
舌色红,边绛,苔厚腻黄,脉滑或紧。
对于这类患者,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化浊,和胃消肿”,常用调气魏萍汤治疗。
< 3 >.脾胃虚弱型
主要症状:胃和手腕隐隐作痛,胃疼喜欢按、温,胃病可以通过揉或热敷缓解。饭后胃胀,食欲不振,大便稀或经常腹泻,全身乏力,四肢无力。
对于这类患者,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温补脾气”,常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为主。
(4)胃阴不足
主要症状:胃腕灼痛,口干,大便干燥,舌红津液少,或有裂纹,脉细或弦。
对于这类患者,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滋阴益胃”,常加减“益胃汤”。
〈〉〉.胃络瘀血型
主要症状:胃脘痛,疼痛呈局限性,疼痛无法按压,胃痛持续时间较长,出现黑便。
舌质暗红或紫,或有瘀斑,脉涩。
对于这类患者,中医的治疗原则是以常用方剂“当归四逆汤”为主,配合加减治疗。
消化性溃疡
一般认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的基础,“气滞”、“血瘀”是基本病理变化。因此,中医认为“健脾益气”、“理气化瘀”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