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黄芪属于豆科植物,本名“黄芪”。从字义上看,本文所说的“气”是指一个稳重有威望的老人。黄芪为滋补品,故称“黄芪”。这种药是我们国家的特产。1黄芪的产地和一般特征为山西省沁源县绵山地区的实、黄、软。历史上说这就是黄芪所指的。目前,我国除膜荚黄芪外还有五种黄芪,即:(1)宁姑塔黄芪。本品生长在中国东北长春以西的草原上。它又粗又烂。一般作为优良品种出售,但技术不如黄芪。(2)黄芪。主产于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品质略次于宁古塔黄芪,但产量丰富,市场上多有销售。(3)恒山黄芪又名黄芪,主产恒山及其附近的太白山、涞源北山。该产品几乎等于(或略次于)绵七,但产量并不充裕。目前,这些产品大部分出口。本品特点为实心、黄色、圆形、细长,柔软度不及绵七。(4)黄芪。主产于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四川西北部,其性质、性状与黄芪几乎相当。(5)杂黄芪,包括生长在平原地区的黄芪,产于山西吕梁山、陇东部分地区的黄芪。此外,还用棉花根、苜蓿根、铁扫帚根来冒充黄芪或作为黄芪的替代品。这种药效不如黄芪,甚至相反,尤其是紫花苜蓿根和铁扫帚根不能代替黄芪。因为黄芪味甘,长期服用能使人发胖健康,而苜蓿根味苦,长期服用能使人变瘦,所以不能作为替代品。2黄芪的作用黄芪的作用历代医家都有论述,疗效可靠。总之,它的性味功能大致如下:甘、温、无毒。入脾肺二经,会温中,生时泻火。可长期服用,是一种有效的壮阳益气药。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作用,即暖肌、强筋;益气补三焦;持阴证溃疡;表虚盗汗。红皮黄芪性寒,能排脓消肿,凉血退热。其治疗骨蒸热的作用优于黄皮黄芪,但补气健脾的作用远不及黄皮黄芪。刘和建认为黄芪有五大功效。即:(1)益气补虚。(2)健脾胃,养五脏,通脉(降血压)。(3)泻阴火,除盗汗,治虚劳。(4)祛肌热、排脓、消肿止痛。(5)扶阴生疮,活血化淤,为疮圣药。李东垣将人参、黄芪和甘草的组合命名为“保元汤”,这是一种健脾和胃、补肺虚和消除皮肤干燥和热量的良药。黄芪是人参的良好佐剂。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无芪无效。朱丹溪认为肥胖多汗的人可以用黄芪,黑瘦的人服用黄芪容易胸腹胀痛,主张不用。从功能上看,黄芪可以使其抗风能力加倍,但风可以制服黄芪。虽然互相害怕,但是可以互相补充,大大增加止汗效果。所以玉屏风散不行,除非是黄芪和防风。3现代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的主要成分为黄芪甲苷,具有抗炎、降压作用,大量黄芪可降血压、利尿。剂量在1.5g以下时,只能补不能益;用量在65,438+0.5g以上时,能补益益精,但不能与甘草同用,否则失去降压利尿作用。长期大量服用黄芪,会因为水排出过多而使人变瘦,而且不能降血压。适当使用可以达到利尿调节血压的目的,但不能单独作为降压药使用。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来研制的黄芪生脉饮口服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