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开放分类:地理,甘肃,农业,行政区划
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巴山区辉城盆地内,北接天水,西接成县,南通四川,东与陕西接壤。全县总面积277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辉县辖7镇8乡:城关镇、付嘉镇、罗江镇、杨妮镇、柳林镇、嘉陵镇、永宁镇、银杏树乡、水阳乡、李川乡、马沿河乡、高桥乡、榆树乡、大河店乡、关羽乡。
辉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陇南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县。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从这里穿过。全县大小河流600多条,水质优良,水力资源储量14.76万千瓦。交通便利,宝成铁路穿境而过,316国道和吴江公路贯穿全县;通讯畅通,建成了先进的光缆通信系统,开通了完善的GSM手机和联通网络。电力供应充足,在陇东南率先实现村村通电气化。辉县也是甘肃省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45.8%,木材蓄积量达275.4万立方米。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已发现的257种野生动物中,有许多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动物。该县土特产丰富,有430多种野生中药材。药用的“金银花”、“七里香”全国闻名,银杏、猕猴桃、黑木耳、板栗、穗花全国闻名。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铅、锌、铁、金等4大类22种。
辉县素有“小江南”之称,这里丘陵盆地相间,气候条件温暖湿润,开发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境内的三潭印月、吴军墓碑、丽亭古塔、文池秋色、倪青古道、千年银杏、嘉陵江漂流、月亮峡、任贤湖等景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特别是距县城50公里的“三滩”原始森林、奇花异木、飞瀑流泉,是甘肃省著名景点。
改革开放以来,辉县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辉县牢牢把握发展主线,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非公经济富县、旅游活跃县、科技兴县五大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生态化、城镇化步伐。全县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有色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白酒、饮料、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5438+3亿元,比“九五”末净增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3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4.3亿元,“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比“九五”净增5.5亿元,增长1.5倍,是辉县历史上投资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6元,比“九五”末净增440元,增长5.1%。辉县先后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县”、“省卫生县”、“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等10多项奖励。
今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在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辉县广大干部群众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开放、发展、合作、发展为主题,以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全方位的开放姿态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创业兴业。
大型交通网络激活区域经济。
辉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大公路交通建设力度。按照“改造骨干路、打通出口路、连通断头路、实现联网”的工作思路和“县乡道路铺一级油、改善农村道路”的工作要求,通过申请项目,多方面争取节地资金投入,从紧缺的县财政中挤出资金用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覃辉路、吴江路改造(。“十五”期间,辉县已完成国道316线、嘉陵江大桥改造等交通建设项目41个,投资65438+280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11条537公里,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班车”,形成了以316国道、吴江路、陆承路为主骨架,潭榆路、柏慧路、神马路、高泰路、刘墉路、富泥路为补充,以农村公路为依托,形成了旅游路、发展路、扶贫路等交通大网络。全县249个行政村通了四轮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9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汽车。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343.3公里。
庞大交通网络的形成,给全县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公路改扩建沿线相继掀起投资热潮,使公路成为一条区域性的“活跃经济线”。近年来,公路沿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项目22个,大型“特色”农业基地10多个,为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覃辉路和潭榆路的改造,使嘉陵镇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银杏世家和嘉陵江每年接待游客数以万计以上。刘墉路硬化后,包惠集团、刘宏面粉厂等企业纷纷落户柳林镇,成为该县财政收入的活水之源。
工业强县战略成效显著。
辉县把推进工业化进程放在首位,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推进项目,扩大工业总量;培育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企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围绕“动产权、换机制、换身份、增效益”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一个核心”,即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开展“两个让利”,即政府让利于企业,企业让利于职工;严格遵守“三个坚持”,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坚持一企一策的原则,坚持改革与生产经营并重的原则;坚决落实“三个实现”,即确保社保费不拖欠、岗位不减少、职工整体收入不降低;努力做到“三个经得起”,即经得起社会监督,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法律诉讼,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规范操作,有序推进,确保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纳入改革的甘洛集团、龙酒集团、医药公司等20家国有企业全面完成改革任务,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活力。我们在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采取扶大做强、挂牌保护、实行倾斜服务的方针,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甘洛集团、包惠集团进入全省6 0强,甘洛、包惠、罗天实现强强联合。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完成了工业集中区的选址工作。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产销两旺。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8.9%,比“九五”末增长314%。销售产值165438+3亿元,比上年增长47.3%,比“九五”末增长375.5%。产销率达到100%,利润2.7亿元。工业的主导地位逐步提高,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辉县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以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为融合,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道路,努力构建以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新格局”抓农业农村。2005年辉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3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6万吨,比去年增长4.9%,与“九五”末基本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77万亩,总产量达到90万吨,比去年增长5.9%,比“九五”末增长654.38+。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按照“打绿卡,走特色路”的总体思路,狠抓特色产业发展不放松。2005年,辉县农业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3。100万亩,总产值达到3.08亿元,农业特色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474元。特别是草畜核桃两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县冬季建成青贮氨化池661个,大棚812个,完成奶牛人工冷冻4681头,总产值1.7.4亿元。核桃产业方面,2005年全县新开发核桃面积1.52万亩。在引领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区域产业发展力度。全县瓜菜总面积达到91.4万亩,产值1.1.6亿元。新开发中药材6.35万亩,产值2826.2万元,开发烤烟3600亩,产值346万元;蚕桑产业正在崛起,今年产值52万元。特色产业发展逐步走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
此外,辉县的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市场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劳务经济实现新突破。五年来累计输出劳务765438+万人次,创汇65438+8600万元。脱贫攻坚和农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全县建成小康示范村39个;五年内力争实施国家项目43个,投资1.1.6亿元,加强农田水利、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全面取消,农民负担大大减轻。
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城市是辉县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辉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拆迁改造与开发建设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集中拆迁、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快速建设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以地生财、以开发建富的城市建设新路子。多方集资2.3亿元重修8条公路,长度8公里。路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开工。新铺设人行道彩砖4万平方米,安装双面路灯260盏,椰子灯80多盏,广告牌460个,垃圾箱370个,磁卡电话10部。建成统一楼20栋,拆迁户得到妥善安置。该县还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了洒水车和垃圾车,在居民区和单位增加了垃圾倾倒点,并投资55万元在城南建设了供排水管网;投资32万元完成关静巷排水工程,所有居民楼通自来水,供水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争取40万,投资50万,建设日处理量200吨的填埋垃圾处理场;集资65万元,修建仿古建筑“金汇郡”大门。在凤山公园的配套建设中,已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栖凤阁、春晖阁等景观建筑。凤山公园供水工程竣工,凤山大规模绿化,使凤山公园成为全县人民的休闲娱乐中心。
城镇化建设以县城为龙头,以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完成城市拆迁改造一、二期,投资6543.8+0.2亿元。目前,城市改造三期先农街拆迁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积极协调征地,安置拆迁户。计划年内完成投资200万元。紧紧围绕五路两街一广场(五路:滨河路、凤山公园路、东关旧路、市场雨门、西桥至西四沟口,两街:和平路、后西街;一广场:体育场改造),全年扩建改造硬化道路7条,累计长度5720米,投资1827万元。体育场开发改造项目县组织到四川巴中考察,邀请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工作人员设计广场建设方案。城市卫生填埋场垃圾处理场进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填埋场排水沟新建l30米,护坡465,438+00米。对填埋场进行了铺装和平整,对填埋场道路进行了800米的改造,投资654380+08万元。城市管理和卫生工作得到加强。东西大街安装了1.600米的人行道护栏,市区所有道路都标注了交通标志,既保证了行车安全,又美化了城市环境。新购置了1.4吨洒水车,有效提升了环卫工作水平。付嘉镇、罗江镇、柳林镇等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城镇化水平从“九五”末的21%提高到26%。付嘉镇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综合示范镇后,200多宗2万多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在该镇公开拍卖,吸引了天水、宝鸡等地客商参与竞标。吸收民间资本2500多万元参与建设。短短两年多时间,完成了付嘉镇商业街、乐居新街、老街的改造建设任务,用土地拍卖的资金建设了绿化带、水、电、通讯、环卫等公共设施,使全镇个体户达到1000多户,其中外来客户200多户,年利税260多万。罗江镇抓住吴江公路改造的机遇,先后吸收民间资本10多万元,建设了农贸市场和罗江镇街。如今,罗江镇商贸繁荣,灯火辉煌,建筑林立,先后名列中国文明镇和全省小城镇示范镇。与此同时,柳林镇商业街全面开工建设,嘉陵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三滩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同步进行,永宁实现撤乡建镇后,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美丽的山川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辉县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区。县委、县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厕所改炕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科学规划引导、连片规模控制的原则,对全县的田、林、路、水、生产生活设施进行综合治理,有计划地组织了付嘉镇童家沟流域。实施“擦亮蓝天工程”,组织环保、安监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责令部分污水、废气排放不符合指标的企业限期整改,依法关停排污严重的企业。帮助群众建节柴灶、燃炕、卫生厕所。坚持不懈的生态建设使县城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过近六年的努力,县域生态圈建设初具规模。城关、银杏、水阳、东关等生态圈4个乡镇完成人工造林、旱折杨树等行道树20余万株,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8%。温润如玉的金辉县,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