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配方集

三伏贴片公式:

哮喘三伏贴配方:

穴位:舒菲、白老、高家。

药:白芥子30g,延胡索30g,甘遂15g,细辛1.5g,生姜汁适量。

治疗方法:将前四味药研成细末,使用时将鲜姜汁加入粉末中,混合均匀,制成药饼备用。夏天三伏天敷。使用前,将药饼放在消肿止痛膏上,敷于舒菲、白劳、膏药或膻中穴,约4-6小时,待局部皮肤灼热、麻辣、发红无水泡时揭去。每伏敷一次,三年为一疗程。

寒证哮喘无痰:细辛5、白芥子6、延胡索6、甘遂3、* *为细粉。姜汁调湿,敷于肺脂、哮喘病穴。

寒痰哮喘:皂角、白芥子、元胡、阿莎丽,以* * *为细粉。姜汁调湿,敷于肺脂、哮喘病穴。

虚寒型便秘三伏贴处方:

穴位:神阙、足三里、气海。

药物:巴豆2g,吴茱萸6g,肉桂3g,姜汁少许。

治疗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磨成细粉,与姜汁混合制成三个小圆饼。将药饼放在消肿止痛膏上,湿润在穴位上。一般来说12-24小时齐泻药就会痊愈。揭开药后出现局部水泡,对症处理。

风湿性关节炎

药物:从猫爪草、白芥子、虎草和大蒜中选择一种。

取穴:肩周炎选三经。肘关节曲池穴和尺泽穴。下肢和膝关节选足三里、阳陵泉、厥阴。肩关节也可以用常用的止痛药方和姜汁调和。

高血压三伏贴的配方:

穴位:神阙、涌泉。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过敏性鼻炎三日贴的配方:

穴位:舒菲、白老、高家。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2克,甘遂2克,延胡索2克,麝香1.5克,生姜汁适量。

胃病:

1.感冒疼痛:附子、苦丁茶、制川乌、白芷、白胡椒为细粉,大蒜汁涂于万学、足三里。

2.热了就疼:连翘和檀香* * *是细粉,姜汁混合湿敷足三里。

冷:

阳虚寒:准备附子,取肉桂6克,用蜂蜜调糊肺脂12-24小时。

风寒感冒:将炙麻黄、白芥子、细辛、杏仁、干姜为细粉,用蜂蜜调和,敷于舒菲大椎穴。

注意事项:

1,适用对象为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2.应用期间,忌烟、酒、寒、油腻、辛辣之品;

3.涂抹后,中药可能会残留在皮肤上,可用湿毛巾擦拭;

4.申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遵医嘱。贴敷的适应症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肺部疾病;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慢性腹泻;小儿厌食、遗尿;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病症也可适用。

不适合粘贴的情况有:

肺炎和各种传染病的急性发热期;对贴药极度敏感、特殊体质、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点穴后局部皮肤溃烂者;孕妇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

使用后的反应主要包括:

1.涂抹后局部皮肤发红、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属于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当涂抹后皮肤局部有痒、灼痛感时,应立即撤去药膏,禁止搔抓。不宜擅自用药,一般能自愈。

3.如果皮肤出现红肿、起水泡等严重反应,需要及时看皮肤科医生。

三伏贴是中医治病的瑰宝。冬天的疾病可以通过三伏贴预防和治疗。请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三伏贴。

儿童哮喘三伏贴的配方:

该药物由白芥子、延胡索、甘遂、阿莎丽、肉桂组成,比例为4∶4∶2∶2∶1。

适用部位:一般以经络穴位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舒菲、心俞、舒歌。临床上,根据辨证,肺气虚患者宜膏药、痰液治疗;脾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不足者加肾俞、定喘汤。

咳喘灵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苏合香、松节油粉、麝香、冰片、川贝、冬虫夏草等生药。

贴在穴位上可以使药物渗透到内部,直达病灶。增强抗过敏和抗病毒功能。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贴这种膏药不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有即时止咳平喘的作用。还有“冬病夏治”的预防作用。应用性强,适应四季持久,短期和长期效果好。

支气管哮喘配方:

药物成分:

虚膏方:黄芪、白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祛寒方:白芥子、阿莎丽、甘遂、干姜、淫羊藿、延胡索、小茴香。

实施方法:虚贴处方:适用于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择舒菲(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穴(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穴(双侧),肾虚者加太溪穴(双侧)。

温阳祛寒方:脾肾阳虚者可选用。选择舒菲(双边)、脾俞(双边)、肾俞(双边)、舒歌(双边)、气海(双边)。

(以上公式供参考,临床应用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