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泡酒?中医泡酒要注意什么?

民间有很多中药泡酒的配方,包括网络。有人说中药泡酒能滋补身体却能强身健体。而且很多人都愿意尝试这种药酒,这是在中医的信任下,药材都是地里长出来的,不会有问题。那么中药怎么泡酒呢?中医泡酒要注意什么?

1,中药药酒配方

1,天鹅绒酒

配方:鹿茸3克,山药30克,白酒500克。

方法:将鹿茸、山药切片,放入缸中,加入白酒,盖好浸泡7天。

功效:鹿茸酒能补肾壮阳,强膀胱。服用此酒有益于肾阳虚、寒精、阳痿、小腹冷痛、白带、尿频等症状。

2、十全大补酒

配方:当归60克,白芍60克,生地60克,党参60克,白术60克,川芎60克,茯苓60克,黄芪60克,甘草30克,肉桂30克,白酒2000克。

方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粗粉,用白酒浸泡,每日1次。7天后即可饮用。

功效:此酒具有补血益气,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各种气血两虚、阳虚寒凉的病症。对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头晕、心悸、妇女崩漏下血、溃疡不愈、水浓津稀等有很好的疗效。每天喝两次10g。

3.神奇葡萄酒

配方:党参20g,黄芪20g,山药15g,茯苓30g,扁豆15g,白术15g,甘草10g,大枣15g,白酒1000g。

方法:将上述药物捣成粗粉,放入旋转袋中,扎紧备用。将白酒和药袋一起放入瓦罐中,盖好密封。经常摇,14天后喝。

功效:补气,健脾,养血。适用于脾虚引起的气虚乏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血虚痿软。

4.五味酒扶贫

配方:五味子10g,柏子仁10g,龙眼肉20g,党参30g,丹参10g,白酒1000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粉碎,倒入白酒中,密封。将酒放在阴凉处,每天摇1次,14天后饮用。

功效:补益气血,滋养肺肾,养心安神。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乏力、心悸、焦虑,以及脾肺肾两虚引起的厌食、烦躁、失眠、健忘。

5.古本葡萄酒

配方:人参30g,熟地30g,麦冬30g,天冬20g,茯苓20g,生地30g,白酒1500g。

方法:将上述药物全部粉碎,放入白酒缸中,用文火煮半小时,加盖密封。每天摇1次,3天后饮用。

功效:滋阴补虚,益气养血,益气养颜。适用于神疲乏力、头发早白、骨蒸潮热、腰膝酸软、肺热干咳、气阴两虚所致的神疲乏力。

6.八珍酒

配方:当归10g,白芍10g,人参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生地15g,川芎5g,糯米酒2000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粉备用。将药放入糯米酒中,然后将容器加热60分钟,取出埋在土中5天,7天后饮用。

功效:益气养血,健脾和胃。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肌肉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也可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厌食、便溏、神疲乏力、四肢无力、月经不调。

2.中药泡酒的注意事项

酿酒一定要选择真正的纯粮酒。

很多用纯粮酿造的酒都是用食用酒精勾兑的,而用食用酒精勾兑酒和用纯粮酒泡酒最大的区别就是纯粮酒是自然发酵的,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物质,这些天然形成的物质会和药材发生反应,产生神奇的保健作用。但是食用酒精勾兑酒添加的成分对人体不是很好,甚至会影响药材的药效,所以选酒很重要。

3.多少度的酒好?

我们先来看中草药。有些中药材是水溶性的,酒精浓度过高,不利于药材的溶出。而且有些中药材是醇溶性的,酒精度太低,也不利于药物的溶出。中草药和动物药材都含有水分,都或多或少含有细菌和病菌,只有稍微高一点的度数才能杀死病菌。还有药材渗水会稀释酒精含量,所以选择度数较高的酒为宜。最后,从品质保证的角度来说,低度酒加上药材的稀释,含水量过高,不利于长期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酒的储藏程度也会下降。所以泡酒还是选择50-60度的酒比较好。

4.药材的选择和处理

动物药要剥去内脏和污物,毒蛇要去头,然后用清水洗净,放在炉子或烤箱里烘烤,达到脱水杀菌的效果。植物药材应尽可能去除污垢和杂质,阴干后使用。阴干的原因是为了保持药材的药效。

5、容器的选择

浸泡药酒一定要选择陶罐或玻璃器皿。如果可能的话,陶瓷罐比玻璃罐更适合储存葡萄酒。我们古代熬制中药,储存酒,可以加速酒的陈酿。不能选择塑料和金属器皿。

6、药酒浸泡方法

其实药酒的泡制方法有很多种,有冷浸法、热浸法、煎制法、冲泡法等等。但家酿药酒常用冷浸和热浸。

冷浸法:将药材与酒以1: 10或1: 20左右的比例浸泡。但有些药材浸泡两个月后可以倒出,再加入新酒重新冲泡。经过反复浸泡,几款酒可以存放或一起饮用。

热浸法:将药材和酒一起放入容器中,放入水中煮沸至微沸,再浸泡一天。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做饭,如此反复三次。这样可以加快药材中有效物质的析出,但一定要注意,煎煮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加速酒精的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