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便秘有什么好方法?

(1)治疗

原发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甲减等。).单纯性便秘的根本治疗应该是改善饮食,多补充水分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谷物、蔬菜),同时养成排便的习惯。药物治疗只应在必要时临时使用。

1.母乳喂养婴儿的饮食纠正。母乳喂养的婴儿不容易便秘。如果发生了,除了喂人奶,还要添加润肠辅食,比如加糖的蔬菜水或者橙汁(新鲜的橙子是用来榨果汁的,打开后容易污染)、番茄汁、煮山楂或者大枣水。4个月以上,可以加蔬菜泥或熟水果泥。母乳不足时,可添加1 ~ 2倍的8%糖的牛奶。蜂蜜水每天60 ~ 90毫升,也有帮助。

2.人工喂养婴儿的饮食纠正人工喂养的婴儿更容易便秘,但如果合理添加糖和辅食,可以避免便秘。如果发生,可将牛奶中的糖分提高到8%,并加入果汁(如番茄汁、橙汁、菠萝汁、枣汁等煮汁)刺激肠道蠕动。大一点的宝宝可以添加蔬菜泥、蔬菜碎、水果、粥等辅食。,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加入玉米粉、小米、麦片等杂粮做成粥。1 ~ 2岁,如果已经添加了各种辅食,每天500ml牛奶就够了,可以多吃些粗粮,比如红薯、胡萝卜、蔬菜等。有条件的可以加琼脂果冻。营养不良便秘的孩子要注意补充营养,逐渐增加摄入量。营养状况改善后,腹肌和肠肌生长,张力增加,排便自然变得顺畅。

3.训练习惯排便是一种条件反射练习,训练后孩子可以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一般3个月以上的婴儿就可以开始训练了。早上喂奶后,0.5 ~ 1个月,婴儿可以养成用大人双手,或坐在盆或凳椅上的习惯。养成习惯后不要随意改变时间。对于患有慢性便秘的老年儿童,除了鼓励他们多运动,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外,还应该按时如厕,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4.药

(1)酚酞:每次3mg/kg,睡前服用,服药后6 ~ 8小时服用。因为少量吸收后有肠肝循环,其作用有时可持续3 ~ 4天。适合习惯性便秘。

(2)液体石蜡:每次0.5ml/kg,睡前口服,服药后6-8小时有效。长期服用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钙、磷的吸收障碍。

(3)镁乳:每次0.5 ~ 1 ml/kg,睡前口服。

(4)甘油栓:小的1.33g适用于婴幼儿,大的2.67g适用于儿童。它是一种温和的刺激性泻药,服用后几分钟即可排便。

(5)甘油/氯化钠(含山嵛醇、甘油或硫酸镁):婴幼儿5ml,儿童10ml。先用少许湿润肛门,再慢慢插入肛门挤压药液,几分钟内便可排便。

(6)简单方法:在家里戴上橡胶手套,用小指蘸少量液体石蜡(石蜡油)或凡士林,插入肛门,缓解便秘。

(7)灌肠方法:用1% ~ 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温度接近室温,每次用量:

5.中医治疗便秘以润肠通便为主,但根据病因宜用消食化滞、增液润燥、调肺健脾、疏肝补肾之法。药食并举,攻下法只能暂时用,不可过度攻下,以免损伤正气。

辨证论治:

(1)吞咽困难便秘:

主要症状:便秘,腹胀,少乳,或恶心呕吐,手足发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强滑。

治疗原则:消积化滞,清热祛湿。方药: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物:枳实、神曲、山楂、黄连、黄芩、茯苓、大黄、泽泻、白术等。伤面食:加萝卜籽;伤五谷粮:重用神曲;母乳喂养:添加麦芽。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积热:加入连翘、胡黄连;腹胀:加木香、鸡内金。

(2)暑热便秘:

主要症状: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甚至大便隐晦,面红发热,口干口臭,腹胀或腹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干,脉滑。

治疗:清热润肠通便。处方:加减麻子仁丸。

常用药物:大黄(下背)、火麻仁、枳实、厚朴、杏仁、白芍、蜂蜜(制)。口干津耗:生地、沙参或麦冬;大便干硬:加芒硝;肺热、肺燥下至大肠者,加黄芩、知母、瓜蒌;腹胀腹痛者,加木香、槟榔、白芍。

(3)气滞便秘:

主症:便秘,嗳气频繁,胁腹闷痛,舌红,苔薄白,脉细。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导滞通便。处方:刘墨汤。

常用药物: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剧烈胸痛:加香附子、川楝子;腹胀疼痛:加白芍、元胡;无法摆脱瘴气者:加旋覆花、赭石;恶心呕吐:去槟榔加半夏、生姜、陈皮;气滞久转火:口苦咽干:栀子、龙胆草等。被添加;虫积阻滞行气:重用槟榔,加雷丸、君子。

(4)气虚便秘:大病后见。

主要症状:虽有排便感,但大便不硬,挣扎无力。排泄困难,出汗气短,排便后乏力,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舌淡,苔薄,脉弱。

治疗:健脾益气,润肠通便。处方:黄芪汤。

常用药物:黄芪、白术、党参、火麻仁、陈皮、蜂蜜。肺虚气短久咳:加生脉散、紫菀、白前;气虚型脱肛:重用黄芪,加升麻、柴胡。大便干结:加枣仁、冬瓜仁。

(5)血虚便秘:

主症:大便干结,步履艰难,面色苍白,唇甲苍白,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疗:养血润肠通便。药方:润肠丸。

常用药物: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何首乌。血虚热伤阴:玉竹、玄参、知母;气虚乏力、气短自汗者:加党参、黄芪;心悸:加入酸枣仁、白芍;唇钉发白:加阿胶(融化)。

(6)中医:

①枳实导滞丸:用于食积便秘。

②马人润肠丸:用于清热便秘。

③木香槟榔丸:用于气滞便秘。

④补中益气丸:用于气虚便秘。

⑤桑葚膏:用于血虚便秘。

(2)预后

预后总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