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栓塞性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
血栓是指人体血管内形成血块,血栓是指血管内形成血块的过程。血栓形成是人体在个体遭遇创伤时,避免血液过度溢出的重要保护机制。同时,人体内存在抑制血栓形成的因子,阻止血栓不受限制的扩张和异常血栓形成,即抗凝系统。血栓止血完成后,体内仍有纤溶机制清除血栓,纤溶激活物/纤溶抑制物介导体内纤溶活性。这样,止血与抗凝、纤溶与抗纤溶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平衡,保证人体内的血液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能在血管内正常流动,既不形成血栓,也不出血,在外伤时形成血栓止血,止血后可将血栓清除。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冯翔然而,如果上述机制失衡,血栓堵塞官腔过多,就会变成血栓性疾病。在血管内形成的血栓会顺着血流方向下落,遇到直径比血栓小的血管,就会造成血管堵塞,也就是栓塞。因为这两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临床上统称为血栓栓塞性疾病。该病是目前人类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血栓栓塞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老年人发病率最高。主要原因如下:1。血管壁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栓形成。2.血小板的变化。老年人血小板的聚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比年轻人更容易引起血栓形成。3.血液粘度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血管中血液的粘度也增加,容易形成血栓。4.凝血功能的改变。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和凝血因子增加,因此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因此,老年人是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的重点。心血管系统任何部位均可发生血栓形成,生理性血栓多发生在血管外,是对创伤的止血反应和保护机制。病理性血栓多发生在血管内,引起组织缺血或充血,引起血管事件,甚至血管死亡。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和外周动脉栓塞。这种疾病是全身性的。冠心病、脑梗塞、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都是该病在不同血管的表现,所以对该病的防治也要有系统性。1.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1。动脉血栓主要累及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血管。这些部位的血栓大多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的,即血管内壁损伤导致血栓形成,严重的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和下肢急性缺血坏死。因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与危险因素有关。除了遗传、年龄、性别,很多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通常有许多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强度越大或暴露时间越长,血管疾病和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越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通常涉及多个血管床,尤其是在存在糖尿病的情况下;血管疾病或事件意味着另一个血管可能有或将有类似的问题;下肢血管疾病很少直接导致死亡,但下肢血管疾病是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的预测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急性动脉闭塞可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和下肢急性缺血、坏死或坏疽。非闭塞性疾病以稳定型心绞痛、慢性缺血性脑病、双下肢跛行为特征。2.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主要并发症或后果是肺栓塞,两者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静脉血栓栓塞引起的死亡在西方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居第三位。除了损伤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外,静脉血栓形成大多与血流缓慢和引流不畅有关。此外,血液成分中的血栓形成因素,如纤维蛋白原和蛋白C抵抗异常,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比动脉系统更大。静脉血栓栓塞多发生在大手术/外伤、恶性肿瘤、严重疾病、长期制动/卧床、先天性易栓症的基础上。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充血水肿,甚至局部坏死;此外,深静脉系统血栓可沿血流栓塞至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甚至死亡(致死性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后,许多患者仍然存在下肢水肿和/或肢体营养不良,称为血栓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肺栓塞多发生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上,尤其是近端(腘静脉和腘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死亡率可高达30%,大多数死亡发生在2小时内,11%死于1小时内。很多病人根本救不了。因此,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从肺栓塞开始。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后不仅取决于急性期可靠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还取决于长期治疗以防止复发和血栓后综合征。3.外周动脉栓塞外周动脉栓塞最常见于房颤、心肌梗死、主动脉瘤患者,常导致急性动脉缺血,如中风、肠梗死、下肢坏死等。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脑部CT检查和血管影像学检查。现代无创血管成像方法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是敏感和准确的。CTA和MRA可以提供全身血管的图像,准确性和DSA差不多。对于动脉血栓性疾病来说,危险因素的评估和检测对于判断是否有疾病和预后非常重要,危险因素的评估也是治疗决策的依据。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史、早发性血管血栓性疾病家族史、血压、血脂、血糖及其控制、吸烟史等。在高危人群中,应通过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尽早进行有效干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介入治疗和手术。临床医生应全面掌握三种方法,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使患者获得最大的利益。。1,动脉血栓的防治其实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外周血管闭塞是同一类疾病,防治策略相似,手段也相似。因此,应整合重组医疗资源,积极倡导建立血管疾病防治中心,使患者得到最优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使医生、设备和药物发挥最大作用,提高效率,提高防治水平。通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延缓或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即使有病变,也可以通过行为和药物干预避免斑块破裂,在抗血栓治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预防血管事件。对于已经发生血管事件的患者,需要通过积极的干预来防止类似的血管事件再次发生。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以终身服用,可以稳定斑块,防止血管事件再次发生。对于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器官低灌注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应选择适当的介入治疗或手术,恢复官腔的再通,预防血管事件的发生。2.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防治应重点避免导致血流减慢的因素,如患者尽早离床,长期飞行旅行注意下肢规律活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使用抗血栓药物等。对住院患者,应常规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分层,采用预先制定的预防方案进行预防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措施包括药物和器械。主要药物有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和华法林,仪器方法有间歇充气加压泵(IPC)和梯度压力弹力袜(GCS),可联合使用。具体适应症和用法请参考2004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血栓指南。DVT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血栓延伸和肺栓塞,防止血栓复发和预防血栓后综合征,抗凝治疗是主线。溶栓治疗应仅限于那些有继发于静脉闭塞的肢体坏疽风险的巨大髂股深静脉血栓患者。腔静脉滤器适用于下肢近端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禁忌或有并发症;充分抗凝后反复肺栓塞;接受肺血栓切除术或肺血栓内膜切除术的患者。手术和介入治疗仅限于可能发生的静脉坏疽,以挽救肢体。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迅速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挽救垂危患者。肺栓塞的溶栓治疗仅限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尽早开始溶栓治疗,且要大剂量。抗凝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基本治疗方法。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当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INR)2.0-3.0时,连续两天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使用华法林。除了积极治疗外,出院后一定要定期随访,在监测血液的情况下服用一段时间华法林,防止血栓栓塞的复发。3.动脉栓塞的防治对于已经发生的动脉栓塞,手术取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效果不一定。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是心房颤动。预防房颤患者动脉栓塞最重要的方法是口服华法林。标准化抗凝治疗可降低68%的中风风险和23%的死亡风险。阿司匹林也有效,但效果明显不如华法林。华法林和肝素(包括低分子量肝素)都是抗凝药物,其作用是防止新血栓的形成。对于已经存在的血栓,两种药物都没有直接的溶解作用,但是机体本身有很强的溶解和清除自身血栓的能力。越是新鲜或新形成的血栓越容易脱落引起栓塞,抑制新的血栓会防止深静脉血栓或房颤患者发生肺栓塞或脑栓塞的可能性。总结血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血管的地方就可能发生血栓性疾病,涉及全身各个系统,需要各个专业医生的共同配合。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和手术。从事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的医生应该样样精通,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老人才能更健康,更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