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玲的主要经历

1980,张云玲考入北京中医学院。

1985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内科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师从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名老中医王永炎教授、著名脑病专家张伯礼教授,先后获得医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1年通过中国世卫组织项目公派留学考试,赴日留学。

受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邀请,1997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担任高级访问学者。

2000年3月在日本完成博士后研究。

2000年4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他和妻子回到母校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被临时分配到神经内科当全科医生。期间获得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项科研资助,成为东方医院科研项目和成果最多的专家之一。

2003年4月17日,时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的张云玲第一个报名支援抗击非典,长辛店医院和北京20多家医院的120名医护人员抗击非典,被任命为第一病区即重症监护室主任 直接负责重症病人的监护和抢救,并被选为临时党支部委员,继续奋斗了20年。 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中医药治疗非典的成功之路。5月18日,张云玲和所有医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也获得了成功。在危险的火线上,最终完成了21表和***1323表63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获得了中医药治疗SARS的第一手资料。由于这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他在中国科协、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非典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6月3日,东盟与中日韩(10+3)他在SARS国际高级学术会议——东盟会议上做了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63例SARS病例的临床试验”的演讲,并应邀主持会议。以主报告审定专家和第七次报告负责人的身份,在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国际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被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专家组认定为同类研究中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通过国内外多家媒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他为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医学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03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教育工委授予北京市和北京高校防治非典型肺炎“党员”称号,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 并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防治非典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防治非典特殊贡献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后参加北京市高校防治非典先进事迹宣讲团、北京市教育系统抗击非典英雄事迹报告团,在北京市高校、事业单位报道12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4年,张云玲被任命为东方医院实验中心主任,其学术研究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006年任东方医院副院长。

2007年,在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深入社区开展了“老年痴呆症科普教育、筛查与预防进社区”活动。

2009年任东方医院院长,出版《经方实验录》、《中医脑病》等学术著作。

2010主编的《中医内科学》教材被列为北京市教委优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