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基本介绍。
朱砂又名辰砂、朱砂,由HgS组成,颜色常为红色。水晶表面有钻石光泽,红色条纹,半透明。晶形为板状或柱状,常见插入孪晶。卵裂发育。硬度小,2-2.5。比重大,8.09。朱砂的粉末是红色的,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中国使用朱砂作为颜料有着悠久的历史。“画朱甲骨”是指将朱砂磨成红色粉末,嵌在甲骨文的凹口中,以示醒目,发生在几千年前;“御批书法”是指封建社会皇帝用朱砂的红粉书写的批文,目的是醒目和长期保存。
朱砂是汞(俗称水银)的硫化物。因为它含有高达86.2%的汞,所以成为人们提取汞的最重要的矿物。辰砂常与黄铁矿、白铁矿、辉锑矿一起出现在火山岩附近。人类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开采出来了,但当时的人们用它来炼丹。有人认为吃了会长生不老,导致很多情况下汞中毒,提前结束生命。现代科技用朱砂晶体做激光材料。纯净干净的朱砂具有钻石般的光泽,呈朱红色。如果含有杂质,颜色会暗淡。朱砂是典型的低温热液矿物,所以它们也存在于温泉的沉积物中。中国是朱砂的主要生产国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朱砂最多的国家之一。主产区为贵州东部和湖南西部,以质好量大著称。生产的大部分矿石被运到湖南西部的辰溪,然后再销往全国各地。辰溪成为当时朱砂的主要集散地,一颗“朱砂”由此而来。世界上最大的朱砂晶是“朱砂王”,发现于1980贵州东部万山汞矿区。长10.8厘米,宽4.4厘米,高4.2厘米,净重237克..现收藏于中国、北京和地质博物馆。
大自然的自然是壮丽神奇的。各种形状奇特、色彩绚丽、产量稀少的矿物单晶体、连续晶体、晶体簇,既是珍贵的矿物原料,又是含蓄古朴、美丽动人的观赏石。它们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慷慨礼物。朱砂,又名“辰砂”,是一种棕红色的彩色石头。新石器时代的祖先用朱砂作为颜料。朱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产于中国的湖南、贵州、四川三省。朱砂的晶体呈板状或菱形,其集合体呈粒状或块状。纯朱砂有金属光泽。有时表面会因氧化膜而呈现铅灰色。朱砂密度较大,与银相似,仅产于低温热液矿床,常与辉锑矿共生。朱砂是提取汞的主要矿物原料。中医用朱砂作为镇静安神的药物;朱砂的单晶体可以作为激光调制晶体,是现代激光技术的关键材料之一。
朱砂又名郴州沙床、朱砂、丹砂、丹栗、赤丹,主要产于湖南沅陵县冉家岩洞。朱砂晶体以板厚或菱面体为主,少数为短柱形,多数贯穿双晶。常见的有颗粒状、块状、包膜状骨料;三组完美乳沟;比重8.0,莫氏硬度2 ~ 2.5度。半透明,朱红色,有金属光泽,是一种色彩斑斓的彩色石头。最早发现于湖南郴州(今湖南辰溪、沅陵、湖西、溆浦)。也是炼汞的主要原料,又称汞砂。
朱砂属于萤火虫类矿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晶体属于三方系统,矿物和条纹为朱红色,呈块状、柱状、板状、马牙状和箭状。晶体通常是红色的。晶体较大时,因透明度差呈暗红色,粉末呈鲜红色。湖南省朱砂矿区主要位于湘西,属于低温热液汞矿或柱式汞矿带。分布于湖南省凤凰县、新晃县、麻阳县、吉首县。新晃、凤凰出产的朱砂多产于石灰岩或白云岩中,呈细脉状或散点状分布,常与应时、黄铁矿、辉锑矿共生。
◎资料:朱砂的化学成分为硫化汞,汞含量为86.2%,常含有粘土、氧化铁、沥青等杂质。溶于盐酸,产生硫化氢,有臭鸡蛋味。三角晶系,晶体呈板状或菱面体,集合体呈不规则粒状、致密块状或类土状,晶簇常为菱面双晶和大单晶。半透明或不透明,鲜红色、朱红色、浅红色、深红色或条纹红色,有时表面带有铅灰色锕系元素颜色。对光敏感,折射率高,有金属光泽、钻石光泽或玻璃光泽,莫氏硬度2 ~ 2.5,比重8.2,易碎;仅产于火山岩、温泉矿床、低温热液矿床、断层角砾岩白云岩洞穴中,常与应时、雄黄、雌黄、方解石、辉锑矿、黄铁矿、钠长石共生。外源朱砂产于氧化带下部,由黝铜矿分解形成。朱砂是分布最广的汞矿物,产于湖南、贵州、云南、美国西部、西班牙和墨西哥。朱砂晶体表面有时呈现铅灰的锕系颜色,晶面呈钻石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易碎,莫氏硬度2至2.5,相对密度8至8.2,不导电。含朱砂条纹的迪凯石是国内外著名的鸡血石,是中国著名的印章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