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传统医学是遗产?
针灸,一种传统的医疗技术,是一种遗产。
2010 110 16中国申报中医针灸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
2008年9月,中医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来由于申报规则的具体要求,2009年6月改为中医针灸申报。2010年5月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下属机构评估,2010年5月1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医针灸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针灸的历史渊源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石针刺入人体的某个部位来治疗疾病。西汉刘秀在《山海经》中说:“有一石如玉,可作针用”,这是石针的早期记载。艾灸是在火的发现和应用之后产生的。秦汉时期黄帝的《黄帝内经》中说:“寒藏多病,宜灸治”,指的是艾灸,其中对九针的形状有详细的描述,并记述了大量的针灸理论和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针灸疗法已经相当成熟,很多医生都精通针灸。西汉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扁鹊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扁鹊被认为是中医的鼻祖。他神奇的针法和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至今,河北内丘还有纪念扁鹊的鹊王庙、鹊王祠和各种传统的民间祭祀活动。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和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脉书》中记载了经络的循行和主要病症。四川绵阳双宝汉墓出土的一件黑漆小木人像,体表正反面标有纵横两个方向的经络路径,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体经络模型。
百度百科-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