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黄芪和生黄芪有什么区别?
1,性状各异:炙黄芪为圆形或椭圆形片剂,直径0.8 ~ 3.5厘米,厚度0.1 ~ 0.4厘米。生黄芪为豆科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2.形态特征不同:生黄芪的外质为淡黄或棕红色。羽状复叶,小叶13 ~ 27。黄芪切面表皮淡黄色,木质部黄色。
3、味道不同:炙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生黄芪主要是制成饮片,与中药混合。
扩展数据:
注意事项:
1.肾病属于阴虚湿热,热毒炽盛。黄芪一般有副作用,应禁用。由于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的使用者会助热,容易伤阴活血,加重病情。如果一定要服用黄芪,一定要联合使用。
2、阴虚的表现:手脚发热、口干咽燥、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红无苔、脉数等。阴虚者须用黄芪配合滋阴药物,如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等。
3.黄芪性温,但药力上升(补气升阳)。在相同剂量下,其补气功效大于党参。临床上难以监测其药效和潜力,难以充分协调其配伍,使其在内科有很大的局限性。
百度百科-生黄芪
百度百科-炙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