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申请自主招生,但是我是农村学生,但是成绩比较好,希望不大。如何写社会实践?怎么写简历?
高校自主招生评价标准的相似性
第一,中学的要求
属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机会不多。根据高校对中学的要求,可以估算出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可能性。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各中学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一个学生在哪个学校就读,是省重点、地区重点还是一般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外界对你综合素质的评价。由于所有自主招生院校都是普通高校,所以这些高校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省重点和地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学生机会不多是客观现实。
自主招生高校对学生所在中学的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学校实行学校推荐制或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目前这些学校只给一些好的中学推荐名额;二是部分高校对申请人进行筛选,对学校水平和学生成绩排名提出建议和要求。根据高校的这一要求,学生还可以评估参加自主招生并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可能性。
二、学习成绩要求
在自主招生体系中,学习成绩很重要。不要误以为高校要招“偏才”和“怪才”
有同学问,自主招生靠学习成绩吗?难道你不想变得“古怪”“古怪”吗?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高校在自主招生的时候,一般会要求学生提供自己平时的中学成绩,包括高一高二重要考试的成绩,不仅仅是绝对成绩,还有你在这个班级或者全年级的排名,因为这样的排名可以体现你的学习能力。
大学会通过一个学生的排名来判断他的学习能力是否符合学校的基本要求。比如有的大学建议申请人最好是市前50名示范高中,重点区前20名,普通中学前3名。学校在审核学生的材料时,会根据学校的整体情况和学生的成绩来考察学生的学业。比如前几年考上某大学的某中学的学生,如果在这个中校的学习成绩中排名前50%,那么大学在筛选学生的时候可能会参考这个标准,这个中学50%左右成绩的人入围这个大学笔试的希望很大。
第三,赢得比赛的要求
竞争分为两类。一种是硬竞赛,也可以叫学科竞赛。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都对学生的五大学科成绩提出了要求。所谓五大学科竞赛,就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的全国竞赛。这与教育部定义保送生资格要求的学科竞赛成绩一致,但高校要求相对较低,如获得全国三等奖或省市二、三等奖。
另一种是软竞赛,也可以称为非学科综合能力竞赛,如创新竞赛、创业竞赛、才艺竞赛、辩论赛、演讲竞赛、技能竞赛等等。这些竞赛能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高校所重视的。
4.推荐信和求职信
不要把推荐信写成“评语”。不要抄同一个推荐信“海投”。分析不同大学的特色和传统,写不同的推荐信。
自主招生学校基本都要求申请者提供他人的推荐信,可以是学科老师、班主任、年级长、中学校长,也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大学教授、名人——如果有这样的候选人的话。推荐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一步体现你的综合素质。请别人写推荐信,注意三点:
第一,不能写推荐信当“评语”。从小学开始,老师每学期都会给我们写评语,基本都是这样的形式:“这位同学思想进步,与同学团结,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朴实……”每个同学的评价都差不多。现在有些学校推行电子档案,老师甚至可以复制粘贴完成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最多在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前加上“比较”、“非常”、“一般”等形容词。
二是要有个性。推荐信能不能发挥作用,要看是否有个性。2009年,北京大学引入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获得推荐资格的39所中学推荐了近100名优秀学生。“深刻的思考,在人文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才华和人文精神”,“我已经开始对哲学和人生的探索和思考”,“优雅的气质,阳光的外表,校园里的一朵百合”...这些建议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一封个性化的推荐信应该根据大学的招生要求来评估该生的优势和潜力,而不是空洞的文字和陈词滥调。
三是客观真实。客观真实并不会给申请人加分,但不客观真实必然会导致学校评价降低。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老师会根据推荐信提供的信息进行提问。如果推荐人说你太完美,无疑会提高面试老师的期望值,而如果你在面试中的表现没有推荐人说的那么完美,你的分数很可能会低。
除了推荐信,有些高校还需要学生写一封推荐信向学校推荐自己,类似于大学生求职时的推荐信,主要说明自己为什么要报考这个学校,这个学校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我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符合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中学生自荐信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求职信没有个性,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兴趣,没有人生发展规划;
二是没有针对性,不同学校用同一个求职信。这和大学毕业生求职时复印100份简历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在自主招生的时候可能会选择参加很多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但是没有认真分析这些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传统,把它们当成一个学校来对待,没有做相应的准备。
第三,把自荐信委托给父母或朋友。用自己名字写的自荐信,变成了对别人的综合评价。没有个性,时间久了,自荐信写的东西就没法“背”了。
自主招生的大学:
北京(19)上海(9)湖北(7)江苏(10)陕西(5)四川(4)浙江(1)
山东(3)辽宁(3)湖南(2)安徽(2)广东(2)重庆(2)甘肃(1)
黑龙江(2)天津(2)吉林(2)贵州(1)福建(1)云南(1)广西(1)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迪达(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Xi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Xi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北航
华中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师大(北京)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长安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师大(华东)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以下院校只在本省实行自主选拔录取。
南京邮电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大学贵州三峡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这两年,自主招生的热度不断上升,大部分考生家长都是冲着自主招生的“好处”去的。但是自主招生也会涉及到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同时报考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熬夜备考,6、2月份奔波于各个高校,学生正常的复习节奏被打乱。此外,自主招生还会在心理上、情绪上影响部分学生,造成学生浮躁,甚至产生一种错觉:感觉自己报了名,好像打了“折扣”;部分学生在获得高校优惠降分后,开始懈怠学习;没有通过测试的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等等。凡事有利有弊。正如网名为“山人”的网友感慨道:“在自主招生到来之前,大家都是满腔热情,但其实最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主招生是一个梦想,哪怕你平时很优秀,哪怕你的成绩足以进入你所报考的大学。从结果来看,得到加分的往往是远远超出所报学校水平的学生,还有一部分艺体特长生,还有一小部分情况特殊的学生。如果你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那就选择三所准备充分、稳定有保障的学校,专注快乐参与。至于加分,随你的努力和运气去吧。反正这么多学生都是不加分就进了自己想进的大学。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自主招生而影响自己正常的复习节奏。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还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