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怎样吃即养颜又养生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祖国医学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烦燥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 历代医家认为,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补水是秋季防燥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个成年人每天的摄水量至少为1500毫升,饮水要合理,多次少量,最好在清晨和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这样可使肺腑安度金秋。秋天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平时最好吃些雪梨、鸭梨,因梨性甘凉,具有润肺、止渴、养阴、滋燥、化痰、通便之功效,生食能清火,熟食能滋阴。有条件的不妨吃些雪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阴润肺之品。平时还可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病菌,预防肠道疾病。 秋季亦可适当饮食进补,一来可补充夏季耗损,二来可为抵御寒冬奠定基础。但进食不可随意,仍应以“燥则润之”为原则,宜采取清补、单补之法,从缓、从少、从素,不宜过多过猛,切忌突然大补。像海参、蛇肉、甲鱼、鸭肉、鸭蛋、萝卜、豆腐、芝麻、银耳、莲藕以及中药黄芪、麦冬、沙参、百合、莲子、山药、扁豆、红枣等药食品可为席上佳品,鸡肉、牛肉、鸽肉、当归、熟地黄等较为偏温热之品也可适当食用,但对于羊肉、狗肉、鹿茸、附片、辣椒、花椒等大温大热之品除非阳虚体质者应尽量少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秋冬间,暖里腹”,因此在饮食上还应注意暖腹,慎食生冷之品,故西瓜、香瓜、菜瓜等宜适量少食。 粥亦能和胃补脾,养肺润燥。晨起喝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润燥生津,令人清爽。下面几种药粥可供选食: 1、黑芝麻粥:补肾养血。黑芝麻30克与适量粳米洗净,***熬成稀粥,早餐服。 2、芡实粥:补气止泻。芡实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易于被人体吸收,号称秋凉第一补物。取芡实50克,洗净,与等量粳米***煮成清粥,早餐服。 3、百合莲肉粥:健脾和胃。百合20克,去心莲肉30克,洗净加水适量煮30分钟。再加入适量洗净的粳米,煮成稀粥,平时服用。 4、银耳冰糖粥:润燥补肺。干银耳10克,泡发洗净,与适量粳米同煮成稀粥,后加入适量冰糖,早餐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