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服用中西药一天后过敏性紫癜有多严重?

是不是不对症?这里有一些我正在寻找的信息。请看一看。

过敏性紫癜是以广泛毛细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综合征,一般认为是毛细血管变应性疾病。它以广泛的毛细血管炎症为基础,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胃肠道粘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脏病变。自1990以来,作者治疗了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疗效满意。现在我们将对治疗和预后进行临床分析。

1的临床数据

本组120例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最小的5岁,最大的14岁。发病年龄在学龄。病程最短2天,最长2年。52例(43%)可找到诱因,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见,其次为食物和药物过敏;68例未发现诱因,占57%。春季64例,夏季8例,秋季12例,冬季36例。春天和冬天最常见。

2辨证论治

根据起病急、缓,症状和体征分为六种类型。

2.1风热型可有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心烦、舌苔薄黄等。一开始是风热伤络和下肢紫癜,甚至血尿。治疗要疏风清热,凉血散瘀。药方用银翘汤入味。如见腹痛便血,加白芍、地榆;如尿血增多,蓟,马鞭草,生侧柏。

2.2实热逼血型热毒过盛,病情重,出血倾向重,下肢大量紫癜,肉眼血尿明显,易怒,口干口渴,舌红。治疗要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处方为犀角地黄汤,配以金银花、连翘、玄参、茜草、白茅根等。

2.3肝肾阴虚烧络时也可出现紫癜和下肢血尿,症状包括手足心热、口干、大便干燥、舌红、津液少。治疗宜滋补肝肾,凉血散瘀,用小荠引子去木通茎;或在白质地黄汤或血府逐瘀汤中加入马鞭草、侧柏叶、益母草和白茅根。

2.4湿热阻络型湿热阻络,迫血冲任,口苦黏腻,口干不欲水,胸闷胀满,舌苔黄腻。用三仁汤或四妙散治疗湿热、活血化瘀,并加入丹参、紫茎泽兰、马鞭草、侧柏叶、赤芍和三七。如有水肿,宜清热利湿,活血化淤。处方是加入丹参、紫茎泽兰、牛膝、车车等。敬橘子皮汤。

2.5由于阳虚寒凝血瘀,寒邪入侵,瘀血阻络。症状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声音低沉,口淡不渴,舌质胖润。处方为当归四逆汤合桂枝茯苓丸。若水肿明显,可用温阳、利湿、活血。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当归芍药散,可加附子、肉桂、川牛膝、车前子。

2.6脾虚的脾不能统血,气不摄血则血溢成斑或有血尿。有时可见气短乏力,少食懒言,心悸头晕,面色萎黄,舌质淡,齿痕。益气健脾、活血补血的方子应为归脾汤加桂枝茯苓丸。能健脾、利湿、活血,如季芳黄花汤、季芳茯苓汤、桂枝茯苓丸等。

西医治疗中,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适当选用抗生素、脱敏、驱虫、激素、双嘧达莫、消炎痛等药物。

3个结果

3.1标准治愈:紫癜、腹痛、关节症状消失。2周内连续4次尿检转阴;改善:紫癜、关节肿痛消失,或腹痛、少量紫癜、尿检有少量红细胞和蛋白质;无效:紫癜反复尿检明显异常,甚至反复肉眼血尿。

3.2治愈76例(其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28例),占63%。36例(过敏性紫癜性胃炎24例)好转,占30%;8例(均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无效,占7%。

4病历示例

患者,男,9岁,1991,8月初诊。

主诉:双下肢紫癜伴血尿4个月。

病史:2000年4月感冒后,四肢出现皮疹和瘙痒,几天后下肢突然出现大面积瘀斑,并伴有肉眼血尿,尿蛋白(++),全红细胞视野,白细胞和管型。他在医院被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经过3个月的抗过敏和止血治疗,双上肢瘀斑略有改善,但尿蛋白和镜下血尿仍不明确,伴有腰痛、手足发热、口干口渴、尿黄赤、大便干燥。

检查:精神萎靡,双下肢散在瘀斑,舌红,苔薄黄,脉细。尿检蛋白(++),红细胞全视野,白细胞5 ~ 10,管型0 ~ 3,肾功能正常。

诊断:紫癜性肾炎(阴虚内热型)。

治疗:滋阴清热,凉血化瘀。

处方:生地15g,牡丹皮15g,麦冬10g,槐花10g,五味子10g,茯苓10g,泽泻10g,水牛角粉30g,马鞭草30g,生侧柏30g。

用法:水煎服。

另加00%葡萄糖65438+250ml,清开灵18ml,每日1次,口服维生素C、芦丁、双嘧达莫。

第二次诊断:经上述治疗15天,尿蛋白转阴,尿红细胞消失,症状明显好转。因此,单纯服用中药汤剂治疗一个多月。尿检多次持续阴性。后来我改吃朱烨生石膏汤,养阴清热,对未来有好处。至今未见复发。

5讨论

紫癜属于中医“血证”和“斑”的范畴,是邪热伤血所致。因为小儿体质虚弱,脏腑娇嫩,气血不足,肾气不足,卫阳不固,所以易感外邪或湿热,外邪与气血相搏。热毒则血溢,邪热溢肤或积于胃中,或滞于关节,或伤身。有些孩子慢性失调,肝肾阴虚,内火不足,那么他们可能会出现阴虚内热的症状,如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舌红,津液稀少[1]。

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病因不明,有过敏反应,以弥漫性毛细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综合征。凡皮肤紫癜、腹痛、便血、血尿、多关节症状、出血凝血时间正常的患者均可确诊,而皮肤过敏状态是确定病情的基本条件,一般分为几种类型,如单纯性紫癜、腹型紫癜、关节型紫癜、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120例中,单纯性皮肤紫癜32例,腹型紫癜40例,关节型紫癜20例,混合型紫癜28例。其中确诊为紫癜60例,占50%。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生往往与腹型紫癜密切相关。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腹型紫癜患儿尿液的变化,发病后3周左右需要动态观察尿液的变化。少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在初次发病或复发后数月发生,提示应进行长期随访。近年来发现紫癜尤其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3]。

根据文献记载,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体液免疫处于高反应状态,尤其是血清IgA水平的升高非常有意义。急性期血清IgA升高,随着病情的好转,血清IgA高于正常。此外,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例可在数月至1 ~ 2年内完全缓解。从本组的随访结果来看,也支持这一观点。但少数患儿病情逐渐加重,呈现慢性过程,可有或无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2]。

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没有特效疗法,只能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因此,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是有效的,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