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情绪障碍抑郁症的中成药是什么?

情绪障碍的治疗

治疗:(1)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应遵循长期治疗的原则。由于双相情感障碍几乎终生以循环方式复发,其发作频率远高于抑郁症。主要用情绪稳定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仍有争议。一些人主张单独使用情绪稳定剂,而另一些人则主张将情绪稳定剂与SSRIs等抗抑郁药联合使用。一旦抑郁症状缓解,可继续使用情绪稳定剂治疗,同时逐渐减少和停用抗抑郁药物,避免转为躁狂。

1,常用情绪稳定剂

情绪稳定剂是指能够治疗和预防躁狂或抑郁发作复发的药物,它不会引起躁狂和抑郁的逆转,也不会导致频繁发作。目前比较公认的情绪稳定剂有碳酸锂和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其他抗癫痫药物,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也可能有一定的情绪稳定剂。

(1)碳酸锂:为躁狂发作治疗的首选,既可用于躁狂急性发作,也可用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总效率在80%左右。锂盐还可以防止躁狂症的复发。一般来说,锂盐治疗轻度躁狂的效果比重度躁狂好。

碳酸锂在急性躁狂发作时的剂量为600-2000毫克/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3-5天内逐渐增加到治疗剂量,分2-3次服用。一般在1周后生效。维持治疗剂量为500-1500毫克/天。年老体弱者应适当减少剂量,与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合用时也应减少剂量。由于锂盐的治疗剂量接近中毒剂量,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外,维持治疗时血锂浓度应维持在0.8-1.2 mmol/L和0.4-0.8 mmol/L,血锂浓度上限不超过1.4mmol/L,以防锂盐中毒。红细胞中锂盐浓度的测定更有参考价值。

在急性躁狂发作的治疗中,在锂盐起效前,为控制患者的高度兴奋症状,防止患者失败,可联合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或电惊厥治疗。与电惊厥治疗联合使用时,锂盐可加强肌肉松弛,减缓呼吸的恢复,所以用量要少。躁狂得到控制后,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减量停用,继续使用锂盐预防复发。

(2)抗癫痫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钠盐或镁盐),广泛用于治疗躁狂发作、双相障碍维持治疗和锂盐无效的快速循环和混合性发作。脒基丙咪嗪应口服2-3次,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600-1200mg/天。也可与碳酸锂联合使用,但用量要适当减少。血浆浓度为6微克/毫升。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镇静、恶心、视力模糊、皮疹、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肝功能异常。丙戊酸钠也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每次200mg,每天2-3次。逐渐增加到800-1200mg/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8g/天。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μ g/ml。丙戊酸钠是安全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震颤和体重增加。肝肾功能障碍要减少。白细胞减少症和严重肝病禁用。

(3)其他:常规情绪稳定剂无效时,可考虑更换或加用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与喹硫平、碳酸锂合用可治疗躁狂发作,氯氮平与碳酸锂合用可治疗难治性躁狂。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2、电休克疗法和改良电休克疗法。

电惊厥疗法和改良电惊厥疗法(无惊厥的电惊厥疗法)对极度兴奋和躁动的急性重度躁狂症患者,以及对锂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起效快,可单独使用或联合药物治疗,一般隔日一次,4-10次为一个疗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二)抑郁症的治疗

抗抑郁药是目前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缓解抑郁情绪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为60%-80%。虽然抗抑郁药的维持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抑郁症的复发,但并不能防止其转为躁狂发作,甚至可能引发躁狂发作。使用抗抑郁药后出现躁狂发作时,应按双相情感障碍处理。

1,常用抗抑郁药

(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目前临床上已使用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fluvoxamine)和西酞普兰。有效治疗剂量为氟西汀20mg/天、帕罗西汀20mg/天、舍曲林50mg/天、氟伏沙明100mg/天、西酞普兰20mg/天。少数疗效差的患者剂量可增加一倍,个别病例剂量可更大。由于SSRIs的半衰期较长,大多在18-26小时,所以每天只需服药一次,2-4周见效。SSRIs的不良反应少而轻,尤其是抗胆碱能药和心脏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口干、震颤、失眠、焦虑和性功能障碍,偶有皮疹,少数患者可诱发轻躁狂。不能与MAOI一起使用。

(2)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双摄取制剂(SNRIS): SNRIS疗效确切,起效迅速,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明显。对难治病例也有效。文拉法辛为主药,有效治疗剂量为75-300mg/天,一般为150-200mg/天。速释剂吃两三次,环释剂是胶囊,一天去1次。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口干、出汗、疲劳、焦虑、震颤、阳痿和射精障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剂量较大时,部分患者血压可能略有升高。无特殊禁忌症,严重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患者慎用。不能与MAOIs一起使用。

(3)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抗抑郁药(NaSSAs):米氮平是代表性药物,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和改善睡眠作用,口服吸收快,起效快,抗胆碱能作用小,镇静作用强,对性功能几乎无影响。初始剂量为30mg/天,必要时可增加至45mg/天,夜间服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镇静、嗜睡、头晕、疲劳、食欲和体重增加。

(4)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imipramine)、氯丙咪嗪(clomipramine)、阿米替林和多塞平(doxepin)是临床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抑郁症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总有效率约70%,对周期性情绪障碍和心境恶劣较差。临床用药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有效治疗剂量为150-300mg/天,每晚睡前口服两次或一次。一般2-4周后见效。如果4-6周后治疗剂量仍无效,应考虑换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很多,主要是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常见症状有口干、嗜睡、便秘、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和心率变化。年老体弱者应减少用药剂量,必要时给予护理。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使用。

马普替林为四环类抗抑郁药,抗抑郁作用与三环类药物相似,但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但起效快(4-7天),有效治疗剂量为150-250mg/天,不良反应少,主要为口干、嗜睡、视物模糊、皮疹、体重增加等。,偶尔会导致癫痫发作。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一种新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是一种可逆的选择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克服了高血压危象、肝毒性、体位性低血压等非选择性、不可逆MAOI不良反应引起的缺电,抗抑郁作用与丙咪嗪相当。有效治疗剂量为300-600毫克/天。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便秘等。

(6)其他抗抑郁药,如曲唑酮、噻奈普汀等,抗抑郁效果较好。

2、电休克疗法和改良电休克疗法。

对于有严重负性自杀言行或抑郁性木僵的患者,应首选电休克治疗;电休克疗法也可用于对抗抑郁药无效的患者。电休克疗法快速有效。6-10次为一个疗程。电休克治疗后仍需药物维持治疗。改良电休克疗法(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被广泛使用。它不仅可以用于严重的负性自杀和抑郁性木僵患者,还可以用于不适合抗抑郁药物的躯体疾病患者,有骨折和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年老体弱的患者,甚至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

3.心理疗法

对于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的患者,心理治疗往往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倾听、解释、引导、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治疗自身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治疗、家庭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技术,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认知扭曲,纠正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功能,提高患者对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满意度,从而缓解或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纠正其不良人格,提高患者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促进康复,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