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厥虚证概述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定义4气厥虚证症状5证候分析6气厥虚证治疗6.1治疗6.2方药治疗6.3食疗6.3.1推荐食材6.3.2推荐食疗处方7关于气厥的参考资料8附件:1治疗气厥虚证的穴位2治疗气厥虚证的处方3治疗气厥虚证的中成药65433

2 .英文参考气虚证晕厥[中医术语审定委员会。中医术语(2010)]

3定义气虚型晕厥[1]指气虚血虚,津液枯竭,头晕,心悸,气短,突然昏厥,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四肢发汗,或自尿,舌淡,脉细数为常见症状的气虚型晕厥综合征[2

4气虚-晕厥虚证的症状气虚-晕厥虚证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弱[3]。患者的多相虚弱是由突然的惊恐或过度劳累、饥饿和寒冷诱发的[4]。

5证候分析:元气不足,清阳不畅,精神失养[4]:

由于元气不足,悲伤或疲劳,气不能通畅,中气下沉,杨庆不升,从而引起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若阳气虚弱,难以温煦,则四肢冰冷;如果护板外面不结实,你会看到出汗。舌淡脉淡,是正气不足的表现。[3]

6气虚厥脱证治6.1气虚厥脱证治宜益气回阳[3]。

6.2方剂可用四味回阳饮治疗气虚厥脱证【备注】四味回阳饮(镜月全书):人参、附子、炮姜、炙甘草。方中用人参补气;附子、炮姜、甘草和中草药。表虚自汗者,可加黄芪、白术,益气固表。如果出汗不止,可加入龙骨、牡蛎止汗。食物不香,咳嗽过度者,可加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化痰。若心悸不宁,可加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3]

气虚证晕厥易复发。平时可以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备注】香砂六君子汤(时代名方):木香、砂仁、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和中,防患于未然。此外还可加甘麦大枣汤【备注】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方上):甘草、淮麦、大枣养心安神,味甘润泽,心脾相调,可进一步加强疗效。还可治疗精神损伤、气厥所致的厥症。四味回阳饮是治疗晕厥的一个重证,临床上必须仔细辨别。[3]

6.3食疗6.3.1推荐食材建议气虚晕厥、虚证患者食用粳米、乌鸡、大枣、山药、香菇、牛肉、蜂蜜等。[4].

6.3.2推荐食疗处方[4]

1.黄芪大枣姜茶(中医良方):炙黄芪10g,红枣5枚,生姜2片。黄芪切片,红枣剖开去核,生姜去皮切丝。将上述药物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炖15分钟。改为喝茶。

2.乌鸡汤(“吃”):雄性乌鸡1只,陈皮3g,高良姜3g,胡椒粉6g,草果2个,葱、黑豆、酱适量。首先将雄性乌骨鸡宰杀,去毛,去内脏,洗净,切成小块。然后把陈皮、高良姜、花椒、草果用纱布包好,和鸡块一起炖,加葱、黑豆、酱做成汤,分几次趁热吃。

3.补虚正气粥(《生肌宗录》):黄芪30 ~ 60g,人参10g,粳米100g,糖少许。先将黄芪、人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左右,放入砂锅中煮沸,再用小火煮1 ~ 2小时,去渣取汁,再放入粳米粥中煮,食用时加少许糖。每日1剂量,分三餐服用。

7因气厥气厥[5],气厥[1],又称中气(证治提要),是气厥的证候之一[6]。指因气机失调,中气不畅或窍不通而致的厥证[1]。

厥证(晕厥[1][5])是疾病证候的名称[7]。发表《黄帝内经苏文决论》等文章。厥证简称厥[7]。是一种以突然昏厥、意识不清、四肢发冷为特征的疾病[3]。多为阴阳失调,气机失调所致[8]。轻者会短暂昏厥,会逐渐清醒。醒后不会出现半身不遂、失语、口眼。斜后遗症[3]。严重时会昏迷不醒,导致死亡[3]。《论语·经》中指出:“若在昏厥,则昏厥则乱,故忽为仆眩,谓之昏厥...轻者渐死,最焦虑。”《伤寒论》:厥阴辨证论治:“厥中手足寒也。”《黄帝内经》有鞠扬、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厥,可供借鉴[7]。有寒厥、热厥、蛞蝓厥、尸厥、瘦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之名[7]。

各种发热、中暑、中风、癫痫、内脏狂躁、流行性痢疾、消渴、便秘、腹胀等均可不同程度出现。现代医学中常见的有各种急性传染病、脑血管意外、气体(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中毒性痢疾、糖尿病危象、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癔病性昏迷等。[9].

现代医学中的休克、虚脱、晕厥、低血糖昏迷、癔病性昏迷多属于厥证范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