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活动时出现气短怎么办?
老年人活动时气短怎么办?他们到了一定年龄后,身体机能会比以前差很多,容易患上一些严重的不治之症,比如哮喘。先说老人活动时气短怎么办?
老人在活动时呼吸急促怎么办?1最近天气越来越暖和,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也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心肺功能下降,很多老年人活动后经常出现气短、心慌等症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活动结束后的正常现象。众所周知,老年人气短可能会提示多种心肺疾病,千万不要大意。一旦出现气短症状,首先要明确其性质。
生理性气短是最常见的。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剧烈运动后会出现气短、心慌等症状。可以通过短暂休息来缓解,属于生理性气短。生理性气短一般没有其他伴随症状。
呼吸急促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往往预示肺部疾病。气短是肺癌、胸腔积液等慢性疾病的早期表现,逐渐加重的气短症状是肺气肿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比如我以前爬三层楼,现在爬到二楼就气喘吁吁,说明气短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气短伴心绞痛可能是冠心病。心脏病(冠心病)也是导致气短的重要原因。心脏病引起的气短通常出现在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后,还会伴有心前区不适。如果长期气短,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需要考虑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更要尽早去医院,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当出现气短时,首先设法使病人平静下来,可以抚摸病人的胸部,喝一杯温水;气短患者经常张嘴呼吸空气,所以气管黏膜容易干燥。可用一杯热水让患者吸入热蒸汽,湿润气道黏膜。值得注意的是,春季呼吸道疾病多发,需做好流感、花粉过敏等疾病的预防工作。每天要定时开窗通风,注意卫生,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老年人活动时出现气短怎么办?2一般来说,老年人之所以在活动后出现哮喘,是因为老年人本身就患有慢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其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和严重贫血。
如果老年人有上述情况,需要停止剧烈运动,及时休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剧烈运动,患者缺氧会进一步加重,导致危及生命。另外,如果家里有这样的病人,可以买一个制氧机,配合脉搏血氧仪,长期监测病人的血氧,让家人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
如果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纤维化,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一些润肺或强力支气管扩张的药物,其中最常见的药物是西药抗胆碱能药、噻托溴铵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另外,可以随时保留一些急救用的药物,比如沙丁胺醇气雾剂。除了一些急救药物外,患者平时要坚持使用一些平喘祛痰的药物。如果患病期间出现炎症,应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患者呼吸严重,无法缓解,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治疗。
综上所述,老年人出现哮喘症状时,需要及时扩张气管,恢复正常呼吸功能,使用的药物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当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日常预防才是最重要的。患者要想办法提高免疫力,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老年人气急了怎么办?3最近天气转暖,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也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心肺功能下降,很多老年人活动后经常出现气短、心慌等症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活动结束后的正常现象。众所周知,老年人气短可能会提示多种心肺疾病,千万不要大意。一旦出现气短症状,首先要明确其性质。
生理性气短是最常见的。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剧烈运动后会出现气短、心慌等症状。可以通过短暂休息来缓解,属于生理性气短。生理性气短一般没有其他伴随症状。
呼吸急促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往往预示肺部疾病。气短是肺癌、胸腔积液等慢性疾病的早期表现,逐渐加重的气短症状是肺气肿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比如我以前爬三层楼,现在爬到二楼就气喘吁吁,说明气短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气短伴心绞痛可能是冠心病。心脏病(冠心病)也是导致气短的重要原因。心脏病引起的气短通常出现在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后,还会伴有心前区不适。如果长期出现气短症状,且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则需要考虑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更要尽早去医院,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当出现气短时,首先设法使病人平静下来,可以抚摸病人的胸部,喝一杯温水;气短患者经常张嘴呼吸空气,所以气管黏膜容易干燥。可用一杯热水让患者吸入热蒸汽,湿润气道黏膜。值得注意的是,春季呼吸道疾病多发,需做好流感、花粉过敏等疾病的预防工作。每天要定时开窗通风,注意卫生,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说到营养,人们自然会想到吃。通常,人们认为吃得好就是有营养。再者,人们逐渐知道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会影响健康。但是,人们很少知道,营养也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的“老年人冬季营养”讲座上,武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吕力给老年人的建议是:保持营养均衡。李露告诉老人们,根据目前的研究,人体需要100多种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素,其中一半(约50种)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只能通过食物获得,这就是所谓的“必需营养素”。没有一种食物是没有营养的,也没有一种食物具有所有必需的营养。
因此,保持日常食物的多样性以满足人体对总营养素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营养学的观点,理想的饮食结构要求每天不少于4种蔬菜和2种水果,并且最好不要在一周内重复采样,防止偏食造成的某些营养素的缺乏。
李露指出,老年人冬季最常见的营养问题主要与活动减少有关,尤其是户外活动的减少。一是消化力降低,食欲差,导致总摄入量减少。相应的,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也不足,必需氨基酸的缺乏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对感染的抵抗力;二是日晒减少后,维生素D合成少,钙摄入不足。血液中的日常游离钙只能从骨骼补充到血液中,造成骨质疏松;第三,活动时喝水少,加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导致便秘。
因此,老年人冬季的营养策略应以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为主,肉、蛋、奶的优质蛋白质在蛋白质中不应低于总量的60%。具体来说,每天需要吃150克左右的瘦肉,一个鸡蛋,250毫升的鲜奶或酸奶。此外,李露还总结出老年人在饮食上要有“八忌”:
忌咸、油腻——预防高血压、心脏病、肾病;避免偏食、挑食、暴食——保持营养平衡有利于长寿;
避免暴饮暴食——防止诱发心肌梗塞;
避免太冷——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忌肥甘味——主要预防高血脂、糖尿病、痛风、胆结石、胰腺炎、肾病等。
李露说,虽然饮食习惯是在童年形成的,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上没有绝对难吃的食物,不喜欢吃的人往往是因为味道不够好。生活中有一种现象,母亲会把自己的饮食习惯,比如偏食、挑食、暴食等遗传给孩子,孩子长大后会遗传给孩子。几代人下来,这会造成家庭营养缺乏,不仅影响健康,甚至会造成基因变异。希望人们对此保持警惕。
冬天是一个容易发胖的季节。很多人习惯服用各种补品和食物,体重必然会增加。中年“发胖”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即使对老年人来说,“发胖”也不一定是好事。老年人往往不会那么在意体重的增加,这恰恰为很多疾病埋下了隐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唐红指出,单纯性肥胖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单纯性肥胖主要有两个原因:食用量太少。
冬天随着气温下降,人的活动量相对减少,能量的损失也减少,于是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人就长胖了。热量摄入过多。冬天一般人的饮食会增加,一方面增加热量御寒,另一方面通过进补增强体质。无形中,你会摄入过多的热量,让身体变胖。
老年发胖不是一件好事。古人视肥胖为“福”,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疾病与肥胖有关,肥胖成了许多疾病的“根源”——肥胖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肥胖人群死亡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肥胖者血液中脂质成分的增加,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减弱,进而出现高血压。肥胖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是肥胖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原因。肥胖加速关节损伤。肥胖可能引起三种骨关节病:骨关节炎、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和痛风性骨关节病。
其中,骨关节炎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大。多发生于活动关节,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肥胖是骨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比其他危险因素更容易去除,所以减肥有利于骨关节炎的预防。肥胖引起的骨关节炎主要影响膝关节,其次是髋关节和指关节。肥胖导致血糖异常。
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异常,初期糖耐量降低,最后发展成糖尿病。目前市面上的减肥产品大多是通过“拉肚子”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唐主任认为,中老年人体质较弱,减肥要从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两方面入手,做到出入平衡,切不可“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