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
王真的是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吗?有学者根据《儒林外史》认为王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王守信在1981出版的《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一书中明确提出:“王不仅最早发现甲骨文,而且最早将其时代划分为商代”。吴昊坤、潘佑在《中国历史与甲骨文》中也持此观点。他们认为,王吃中药时偶然发现甲骨虽是道听途说,但“王最早知道甲骨”是毫无疑问的。至于他是怎么认出甲骨文的,那是次要问题。".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它是由王和刘鹗共同发现的。翁1931在《龟甲》中写道,发表在《华北日报》和《华北画报》上。王拿了药,回家了。他的好友刘鹗(《老残游记》的作者,著名金石学家)在药里发现了甲骨文,告诉了王。但是根据它是什么,Xi翁没有作任何解释。
关于王生病服用中药时偶然发现甲骨文的说法,有学者提出了种种质疑。其中一个问题是清朝光绪年间北京菜市口没有大仁堂中药店。第二个问题,中药店的“龙骨”从来都是捣碎了才卖的,那么整个“龙骨”是怎么来的呢?第三个问题,有字的“龙骨”药店根本没买,只买了字迹刮掉的龙骨。因此,所谓王吃中药时偶然发现甲骨文的说法不能成立,只是道听途说。
另一部分学者明确指出,有文字的甲骨文最早是由河南安阳小屯村(安阳为殷末都城)附近的农民发现的,其时间早于王时代。罗振宇在1912所写的《罗欢访古游记》中,记载了他哥哥在小屯村考察的一段记录,说:“这里发现甲骨已经三十多年了,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据说某年某姓耕田,突然随土翻起几块骨头碎片。事实上,它上面有描述,还有人用深色画它(就是画朱的人),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在北方的土壤中,有许多埋藏物。每次你修炼的时候,或者看到一些有点奇怪的东西,你经常会得到青铜器、古泉、古镜等等。卖个好价钱...而且古骨磨到底,越切越多,药店买,只算一斤。骨壮者买雕物。村民闲暇时到处挖,得到的很少。选大的卖。买主不拿雕版,就用铲子卖。”这个记录表明。小屯村的农民早在1899年就发现了甲骨文。王翔在1935年出版的《簪室阴室》也得出结论:甲骨卜辞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前小屯村农民发现的。范禹洲在1986所写的甲骨文中也认同这种说法。指出小屯村的农民起初并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有文字的“龙骨”。大约是1898这个“龙骨”引起了古董商的注意。当时,一位名叫范的古董商在收购过程中注意到了小屯村农民挖出的“龙骨”,于是他告诉了天津的穷书生孟和王翔。孟和王认为这是一种古代刻本,孟进一步推测这可能是古代的一种简单策略。第二年秋天,范将刻字的“龙骨”带回北京,送给王。王初步断定这是一种刻有古文字的“龟版”,并出高价收购。
众所周知,甲骨文是商代的遗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然而,究竟是谁先做出了这一判断,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王。王汉章在1933《古玩志》中指出,王“经考证才知其为商代甲骨文,其文字确在篆刻之前”。王守信还明确表示,王是“第一个将其(甲骨文)时代划分为商代的人”。
有的说是刘鹗,因为他在1903记载的《铁云藏龟》一书的序言中明确断定,记载的斩龟是“殷人刀笔”。
有人说,王、和刘鹗都认为甲骨文是商代的遗物。汐翁这样说道。他指出,1899年王发现甲骨文时,刘鹗正在北京。经过仔细的鉴定和研究,他们确定刻字“龙骨”是商代文字。
有人说是王翔和孟。依据是1898年,一个古董商去天津卖古董,向王、孟询问雕刻“龙骨”的知识。孟猜想这可能是古代的一种简单的战略,并敦促他购买。次年,古重商取刻字“龙骨”供王、孟辨认,王、孟被确定为商代古文字。
有学者认为是罗振宇。因为罗振玉撰写和记录过有关甲骨文的书籍,如《殷墟书契》、《殷墟奢书契》等,除了《铁云藏龟》、《殷商卜筮考证》、《殷墟书契考证》等,可谓是杰出的甲骨文专家。是他发现了“发现甲骨的地方在安阳县城西北五里的小屯”,并进一步发现安阳是殷末的都城,甲骨是“殷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