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药浴治疗水肿?

水肿是以指面、眼睑、四肢、腰椎乃至全身水肿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肾炎、心力衰竭、肝硬化、营养不良性水肿等西医提到的疾病。

中医认为,水肿是由于感受外感邪气,或疲劳内伤,或饮食失调,导致水的着装、运化、排泄功能失调,使水滞留体内,溢出皮肤。病变部位多在肺、脾、肾或三焦。因为肺是水津之源,脾主水津之运,肾主水津之排泄,三焦主渎,是水流的通道。当上述致病因素损害内脏器官,导致脾、肺、肾或三焦功能失调时,就会出现水肿。

临床辨证应主要区分寒热虚实。总之,真有病的叫“阳水”,虚的叫“阴水”。阳水的主要症状是起病突然,初起普通发热恶寒,咽痛,继而头部乃至全身水肿,小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或滑;一般阴水起病慢,病程长,或由阳水转化而来。其主要症状为头面部或下肢浮肿,甚至全身浮肿,尿量少,常伴有面色晦暗,头晕,心悸,咳喘,口唇发绀,精神疲乏,或畏寒,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或迟无力。

方一由赤小豆500克组成。

用法:赤小豆加水4 000毫升,煮至极烂,取汁,暖足膝以下。

利尿消肿的功能。

适应症水肿从足部开始,蔓延至全身。

说明小豆有利于水消肿的作用,是治疗水肿的良药。

第二种食材是适量的洋葱。

用法:水煎取汁,每日泡脚3 ~ 5次。

利尿消肿的功能。

适应症:水肿性疾病中的双足水肿。

说明洋葱有促进阳气循环水的作用,可以治疗面部水肿。洋葱汤泡脚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肿患者。

配方3由樟柳60克、赤小豆60克、葱60克、麻黄30克组成。

用法:药物加适量水,煎汤,沐浴20分钟。轻者隔天1次,重者每天1次。

功能发汗解毒,利尿消肿。

显示水肿。

说明樟柳叶的作用是利湿消肿,宜与麻黄解表、赤小豆利湿、葱白升阳化气配伍。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水肿。

配方4由麻黄、羌活、白术、柴胡、荆芥、防风、牛蒡子65438±00克,飞机草、柳枝65438±05克,葱6克组成。

用法:将药物用适量水煎服,制成药浴液,待药液温度降至40℃时洗澡。只是出汗,一天1次。

功能:祛风解表,利尿消肿。

适应症:急性肾炎等风水泛滥引起的水肿患者。

说明风邪外袭,肺气失宣,水道不能畅通,水气内停,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处方中麻黄祛风宣肺,羌活、防风祛风解表,苍术、佩兰除湿。诸药合用,祛风解表,利尿消肿,适用于风水之证。

吴芳由楠木和泡桐组成。

用法:将药材煎取汁,每次泡脚20分钟,每日1次。

利尿消肿的功能。

适应症:水肿,自给自足。

说明楠木辛温,能治脚肿。桐木也可以治疗足部肿胀。二者配伍,对水肿以足肿为主者有效。

方六构成小米茎适量。

用法:将小米茎煎煮取汁,放入浴缸中沐浴。每次20分钟,每天3次。

利尿消肿的功能。

适应症:全身水肿。

说明小米的秆为“玉米秆”,性辛热,可治小便不利、水肿。煮果汁和洗澡可以消除水肿。

齐芳由花椒25克、白术25克、防风20克、荆芥20克、桂枝20克、麻黄20克、艾叶20克组成。

用法:将药物加水煮沸15分钟,然后过滤得药液。在适当的温度下,把脚泡在里面40分钟,让全身出汗。每天1次,以效果为度。

利尿消肿的功能。

适应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水肿。

结果表明,处方中胡椒能利水消肿,苍术能健脾除湿,防风、荆芥能祛风解表,麻黄能祛风宣肺,桂枝、艾叶能升阳利湿。诸药合用,利湿消肿,适用于湿浸水引起的水肿。

方巴由麻黄30克、桂枝30克、细辛3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白术30克、红花30克组成。

用法:在药物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2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大盆中,在盆中浸泡30分钟。保持水温使全身出汗,每天洗澡1次。

功能:发汗解表,利尿消肿。

适应症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水肿。

说明麻黄祛风宣肺,桂枝升阳利水,细辛、羌活、独活祛风解表,白术、白术健脾除湿,红花通络。多种药物合用,发汗解表,利尿消肿,适用于风水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