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陆块西南缘龙首山大型镍铜矿化预测
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产于华北陆块西南缘的龙首山成矿带。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华北地块西南缘新元古代超大陆裂解形成的裂谷有关。在超大陆裂解早期,受伸展构造体系控制,含矿镁铁-超镁铁侵入岩从下地幔侵位至元古界龙首山群,伴随岩浆的深熔和渗透,形成了超大型金川铜镍矿床。现有地质资料表明,龙首山成矿带内有近20种不同规模的镁铁-超镁铁侵入岩,长约120km(见表5-7)。主要集中在东、中、西三段。东部有小口子、大口子、大口子东等岩体,中部以金川岩体为代表,西部有藏布台、清井子、道布斗等岩体。岩体的岩石类型有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橄榄岩、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长岩等。岩体呈脉状、透镜状、岩脉状和扁豆状。中间岩体的岩石类型和围岩条件十分相似,M/F比值相近,反映了它们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西部和东部岩性变化较大,但目前仅金川岩体出露面积1.34km2作为矿体存在,其他岩体未发现矿化现象。加拿大索德伯格矿区已发现40多个铜镍硫化物矿床,其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根据成矿条件分析和国外同类矿床对比,该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应重视对已有异常的检查和查证,特别是对蚀变强烈的铁超基性岩及其接触带,应加强地质-地球物理勘探。
由于这类矿床的矿物来自上地幔,矿体也处于深部。例如,索德伯格在-2400米以下的找矿仍有重大突破,根据唐中立(2002)的意见,金川一矿区仅勘探了-500米,二矿区-1000米矿体仍未熄灭。因此,一个-500 ~-1000 m的矿区仍是一个有希望的成矿区,整个金川矿区-1000 ~-2000 m也是一个有希望的成矿区。同时要注意在下盘和下伏地层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