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的形成

到了唐代,药材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樟树镇的药材集散也初具规模。最初,当地生产的枳实、枳实、陈皮、紫苏叶、三棱、栀子、前胡和白前大量出口。邻近县的道地药材也开始在樟树调运。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的药材,通过大渔岭路、赣江、元河,运到樟树镇进行交易。于是,樟树镇就有了专门交易药材的药品市场。市场上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医药市场”。医药市场的开放为药材交易提供了固定的场所和时间。每到赶集日,中药商贩都会去赶集。樟树镇的毒贩在药品市场建了一个店面。前柜用来看病卖药,后柜用来制药,称为“前店后坊”。

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中原动荡不安,大量富绅和地方妓女南迁,形成南北文化合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和医药业的繁荣。这一时期,樟树医学空前繁荣,出现了许多名医、药学专家和医学理论家。南宋偏安江南,进一步扩大了樟树中药材贸易规模,成为南方药材的主要集散地。宋保佑六年(1258),樟树镇已经布满了药摊和药店,远远不能满足药材交易的需要,于是改为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