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科
负责人:王
床位数:40张
物理位置:1,诊所:1号楼8楼;2.病房:3号楼6楼
电话:1,门诊:(0571)87236337;2.病房:(0571)87236894(医生);(0571)87236891,87236892(护士)
邮箱:zyyent @ 163.com
岗位职责60年来,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该科在耳鼻咽喉科领域开展了各种手术,特别是听力重建、全喉切除和声带重建、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声带切断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音和音疾病的治疗。
1986在全省首次开展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食管瓣发音重建术。
1996,在全省率先开展半导体激光治疗耳鼻咽喉疾病新技术。
从65438到0997,在科室原有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寻找新的突破口,选择了耳鼻喉科过敏领域,该领域在当时省内研究并不深入,且受环境因素影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进当时国际先进的Famassia公司血清过敏诊断仪。该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改变了以往过敏诊断单纯依靠有创检测的局面,开创了过敏性疾病无创诊断和体外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基于此,我科开展了大量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包括血清特异性IgE与过敏原皮试阳性率的对比研究;鼻息肉与过敏反应关系的研究: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局部应用喷鼻激素的效果观察。目前部门在该领域的研究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王主任医师成为省内同行公认的过敏性疾病诊治专家之一。1997以来,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国内过敏学术会议。
同年,该科成立了过敏门诊,徐莹莹医生作为该门诊的主任医师,在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5438-0999科室开设鼾症门诊,后有潘蔚医生、周水红医生坐诊,对鼾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进行综合诊疗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2002年初新引进了先进的耳声发射仪,使该科完成了由全功能听力计、声阻抗计、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先进听力仪器组成的听力检测设备,为耳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002年,我国首次成功实施单侧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喉返神经外展麻痹。
2007年,我作为多中心合作单位,参与了国家“十一五”重要课题“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与防治策略研究”,并作为负责单位承担了两个子课题“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与操作规范”&“各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研究”。
学籍科先后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多个项目。在SCI收录杂志和国内核心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该科现任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王主任医师是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十余种国内主要专业综合性期刊的编委。林珊主任是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的学科委员和秘书长。周水红主任是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青年委员。
目前该科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也是耳鼻咽喉科硕士学位点。完成大量的临床教学(包括七年制、本科和专科)和高级医师的培养。对本省耳鼻喉科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技术优势目前,科室配备了各种国产或进口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进口手术显微镜、手术电钻、直视儿童支气管镜、电视动态喉镜、纤维鼻咽喉镜、鼻窦内窥镜、内窥镜吸引切割动力系统、电子听力计、声阻抗仪、耳声发射仪、脑干诱发电位仪、鼻功能测试仪(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定)、PSG多导睡眠图监测仪、多功能治疗台。研究方向1,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及研究进展。
2.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生物学行为
3、喉功能
本科课程以各种耳鼻喉科和头颈手术为特色:
耳科配有多台进口手术显微镜和高速手术钻,足以保证各种耳科疾病的手术治疗。鼻科配备鼻内窥镜和动力系统,保证功能性鼻外科的开展,最大程度保留鼻部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复发。喉科开展了各种保留喉功能的喉部分切除术,使手术既能根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发声功能,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全喉切除及气管食管瓣造口重建”研究项目获1998年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优秀奖,为全喉切除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供了有效方法。近年来,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双侧声带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难,首次单侧声带切断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解决了呼吸困难,又保留了良好的发声质量。该成果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内早期全麻下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明显提高了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近年来,为了与国际接轨,该学科逐渐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方向发展。学科诊疗范围逐年扩大。过去很多不属于本科范畴的头颈疾病也相继开展,拓宽了专业领域,进步很大。
1.经过10年的潜心研究,以主任、王主任为组长的全喉切除术后发声重建课题组完成了全喉切除术后发声重建项目,并顺利通过鉴定,于1998年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奖。这一成果至今已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喉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从2000年开始探索的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治疗方法,经过三年的努力,在王主任的主持下,成功建立了全新的“单侧声带外展麻痹切断术”手术方法。这种方法既解决了各种原因引起的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难,又很好地兼顾了患者的声音质量。这种手术方法比以前治疗这种疾病的所有方法都简单。2002年6月,该成果通过了由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3名博士生导师和4名硕士生导师组成的专家组的鉴定。结论是该运算为国内首创,占据国内领先水平。
3.王主任主持的“单侧声带截肢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科技成果获2004年浙江省医学科技成果进步奖三等奖,2004年浙江省科技成果进步奖三等奖。
4.《喉咙检查法》2004年9月获第三届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
5.2006年3月喉检法首届“卫生部优秀医学视听教材及CAI课件奖”一等奖。
6.王主任、周水红主任主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在头颈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获2008年浙江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参评作品:①金健医师-耳鼻喉科分册2006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②过敏性鼻炎2006人民卫生出版社③药源性疾病基础与临床1997人民卫生出版社④中国老年医学大百科全书2000浙江教育出版社。
8.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多篇被SCI和IM收录。
专家介绍了王、、林珊、周水红、卢玉玉、玲玲、、陈海红、柴亮。